他的目標原本直指山嶽設於此處的秘密大營,黑旗寨隻是為他們聲東擊西之策提供了便利。然而他們哪裏知道,山寨後勤一部忙忙早已在每個山頭的老林深處都設立空營,蘇希洵這一策正是與曹操七十二疑塚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最為不利的就是,山路難行,所攜一千戰車被落在輕騎與精騎後麵無法跟上,徐燦隻好忍痛讓戰車隊在地勢平坦的河穀地帶等候。

進入老林第三日,勞德所掌探馬回報,在燕子嶺發現炊煙。

無論哪支部署,一日兩日可以不生火做飯,但三日四日之後,再多的熟糧也要耗光,想要長期不事炊煮,基本是沒有可能的事。所以若是在平原作戰,徐家軍也許還能借助炊煙而輕易發現敵人蹤跡。

然而現如今他們是在山中,還是在密林深處。

有詩雲:“人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又有詩雲:“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此等山高水險之處,就算藏有萬人大軍,如果不到近處,根本無法發現炊煮的煙霧。尤其是有些山頭直插雲霄之中,常年雲環霧繞,便是千裏眼也不能看到雲霧之上的山頭是什麼情形。

探馬的回報讓帥帳中人大喜,本以為要繞得十天半個月,沒想到這麼快就遇上了。

徐燦沉著吩咐參將勞德,從前鋒營中抽調幾個有豐富行軍下營經驗的校尉,隨探馬一同到炊煙升起附近秘密觀察對方動靜。

隔日,探馬再度回報,果有軍營毗鄰山溪而設,皆因老林遮蓋,此前才難以發現對方行蹤。

徐燦在軍中遇事都是謹小慎微,依然讓那幾個校尉好生觀察。過了兩日終於得了準信,說是那軍營中人軍容整齊,每日晨起分批在營內操演,之後環山越野,的確是山嶽官軍的做派。

在這一點上,幾個有經驗的校尉的判斷絲毫無誤,可惜他們哪裏知道,黑旗寨的匪賊與其說是與山嶽官軍沆瀣一氣,不如說是同處一脈。蘇希洵既然打定主意要故布疑陣,葉雲清自然派出了最沒有山匪氣質的後勤一部冒充為“秘密大營”的官軍。一番做作之下,不容得徐燦不入彀。

他當即升帳議事,勞德為了搶頭功,大力攬下馬前卒的差使,願率五千輕騎夜襲敵營。

那日恰是一彎新月掛天邊,老林昏暗,勞德率前鋒軍包圍掩殺上去,然而進入敵營才發現,居然是一座空營。

勞德這才驚覺中計。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部下探馬連日打聽查看,怎麼突然之間就變成空營了呢?

想要撤退已是來不及,夜空中飛矢如蝗,劈頭蓋臉地鋪蓋下來,頓時慘呼驚叫不絕於耳。半彎新月的光亮有限,每百支箭矢中才有五六支閃現微弱的反光,兵卒們剛開始根本不知道中了什麼埋伏,到第一輪快結束時才有一伍長大喊:“建瓴箭陣,尋掩體!是建瓴箭陣……”才吼道一半,淒厲地慘呼一聲,亦是做了箭下亡魂。

勞德大驚,淮安軍將箭矢軌跡自高而下的箭陣統稱為建瓴箭陣,這代表著敵人占領了製高點,箭矢覆蓋麵大,力度強,比平射難以應付三四倍上。

他大聲呼喝“舉盾,退出空營”,然而建瓴箭陣的優勢巨大,山寨匪兵們使用的又是沉重的銅質三角簇頭,淮安輕騎的藤盾根本無法抵禦,篤篤之聲依舊不絕於耳,不知多少藤盾被撕裂,多少士兵在箭陣中被三角簇頭紮穿了麵孔腦門,做了不明不白的戰死鬼。

*** ***

首戰告捷之後喜訊頻傳,寧非與簡蓮的方法十分奏效,將敵人引入目標地點,由已經埋伏於高處的遠攻一部射殺。這個方法看似愚蠢,畢竟箭手功力薄弱,無法應對戰場上千變萬化的形勢,但是有蘇希洵屢次臨機應變地引敵入彀襄助,於是屢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