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膽啟用了一批青年將官,完成了軍府製的雛形搭建;並在葉冉、衛令悅的全力襄助下,對團山屯軍進一步強化整合,使司金枝與葉明秀能稍作騰挪,輪流前來王都統轄東郊大營那十萬王前衛。◇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司金枝“殺神”之名早已傳遍天下,她既聽命於王後,自也沒誰敢輕易往刀口上撞,最多在朝堂上打幾句不痛不癢的口水仗。

除此之外,歲行雲還出人意料地恭請李恪昭的文武啟蒙恩師姬名揚、夏侯密兩位長者坐鎮,在遂錦城郊建立了當世第一個文武兼修的官辦學府,長遠保障了年輕將官的儲備。

李恪昭也啟用了衛朔望,在王叔李晏清的協助下,對王前衛進行了一次全麵篩選與重整,打造了一支絕對效忠君王的精銳暗衛。並令無咎整頓了多年來在各國經營的眼線,正式布好了堪稱當世最嚴密的情報網。

入秋後一切就緒,李恪昭稟雷霆之威而下,命王叔李晏清牽頭、衛朔望主理,大規模整肅朝綱,並清算先王三公子、五公子的外戚及餘黨,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同時,李恪昭又以打一棒子給個棗的手段,“主犯嚴懲、大赦脅從”,不動聲色地化解了這些人抱團頑抗的可能。

接著陸續收了各卿大夫對封地的軍政治權,改分封製為食邑製;並頒行了許多進一步提振民生、全麵抬升女子地位的新政律法。

李恪昭在蔡國為質那些年裡就為此做了許多準備,又有歲行雲分擔軍務之事,除舊革新遊刃有餘、勢如破竹。

如此大手筆之下,群臣各家自顧不暇,紛紛絞盡腦汁撇清與先王三公子、五公子的幹係,個個焦頭爛額、手忙腳亂,哪還管得了旁的?勸立王妃與充實後宮的聲浪便暫息了。

到了當年的冬神祭典之前,縉國內部大局已趨於穩定,無論眾人心中服不服,明麵上都不得不接受了“君王、王後共掌王權”這個事實。

*****

世間許多事在發生的當下不覺如何,可若事後回頭再去捋一遍,往往會發現其中存在諸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

例如縉國的國運。

自天子式微起,近兩百年間,邦國混戰從未間斷。這期間猶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天子時代分封的大大小小百餘個諸侯國被打得隻剩不足十家。

在這般天下大亂、烽煙遍地的局勢下,縉國竟能在滅陳國之戰後秉持“隻防禦、不出擊”的國策長達三十年,整體民生穩中緩進,著實令人不可思議。

或許正是時也命也,在李恪昭歸縉那年年末,苴國聯合薛國,以“討伐弒君竊國的蔡偽王卓嘯”之名對蔡國南北夾擊,使卓嘯的百萬大軍疲於奔命。

蔡、苴、薛、縉、仲山同列當世五大國,苴薛聯軍攻蔡,使五大國中的三家捲入刀兵,鏖戰四、五年。

而仲山與縉之間隔著蔡、苴、薛,絕無可能在混戰中前來侵犯,這就給李恪昭夫婦在縉國開展新政爭取到了巨大空間。

到了天命二十三年,縉國歷經數年新政,國力倍增,已然具備了一掃天下的底氣。

也是在這一年,貞公主田姝在蔡國部分臣民擁戴下,整合各路人馬,藉著薛苴聯軍對卓嘯的牽製,亦對卓嘯發起了“平叛之戰”。

卓嘯雖坐擁號稱百萬的鐵甲雄師,但被苴薛聯軍聯手圍攻四五年,戰損早已過半,呈兵疲馬憊的頹勢。

此刻貞公主田姝再振臂一呼,他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