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段(1 / 3)

慧明長眉低垂:“不瞞女施主,連貧僧都是老大年紀才皈依佛門的。”

“我聽爹爹說起過。”

慧明年輕的時候十餘年寒窗苦讀,在靖西也算小有文名,可惜科考上的運氣太過糟糕,屢次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餘便在東華寺出了家。

若非如此,燕如海父女也不會同他言語投機,有這麼多來往。

“大師有顧慮,想著警告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韶南也能理解,這是大師不欲查,不是韶南無能查不出,你答應幫我美言的事,可不要說了不算。”

慧明麵現苦笑,搖了搖頭,正待說話,韶南卻嘻嘻一笑,將他打斷。

“這個賊此刻就在寺裏,真想揪他出來到沒有大師想的那麼難。”

她站起來,跺了跺腳,彎腰將蒲團拿起來,放回原處,口裏道:“銅鎖上毫無硬撬的痕跡,可見是個老手,這人年紀不會很大,但也必定不是那些小沙彌,既然有這等手藝活兒,為何不去做個正經營生,卻要藏身寺裏呢,我猜他在外頭犯過事,身上多半有案底。”

慧明叫她說的臉上變色,若真是一個官府緝拿的大盜藏身在東華寺,姑息下去那就太可怕了。

“怎麼揪他出來?可要向師父說一聲,趕緊報官?”

“先不要打草驚蛇。若是方便,我想見見大師你說的那幾位,其實也不一定就在他們當中,此人在寺裏職司不是很高,但行動方便,能經常出寺。我猜他在東華寺出家的時間不長,很可能是外地人,性情麼……多半表麵上隨和,人緣不錯,但能這樣毫無顧忌地連續出手,假相之下內裏必然桀驁不馴。”

慧明有些怔然。

他早知這位小施主有些特異之處,不同於同齡的那些少男少女,卻也沒想到,她隻是到場瞧了瞧,就推斷出這麼多東西。

怪不得她那麼急切的想隨父親去安興赴任。

慧明心裏信了大半,道:“想見的話,今日晚課施主可以在旁邊聽著,隻是你若是有所發現,千萬莫要輕舉妄動,萬一真是飛賊大盜,逼急了鋌而走險,不好收拾。”

韶南點頭應承:“放心吧,我有數。”頓了頓,又有些遺憾地道,“要是我帶著琴來就好了。”

慧明暗自心焦,盤算著該當如何說服師父,妥善安排,若真能將人找出來如何抓捕,如何善後。

不等他理順清楚,大殿前回廊處響起腳步聲,一個三十來歲的大和尚匆匆而來,到了殿前台階下,抬頭看到慧明,鬆了口氣,合十行禮:“師兄,太好了,你在這裏。”

“慧行師弟,可是有什麼事?”

慧行是寺裏的知客僧,管著迎來送往,不像旁的和尚那麼木訥,瞥了旁邊的韶南一眼,欲言又止。

慧明見他神色有異,邁步出了大殿,又問一遍:“怎麼了?”

慧行壓低了聲音:“師兄,官府來人了。”

慧明大是意外:“誰報的官?”

慧行怔了怔,一時竟未接上話茬。

慧明方才意識到是自己會錯了意,連忙又問:“來的是誰?所為何事?”

慧行臉色頗為難看:“縣衙的林縣丞和朱捕頭,說是今日好多人在咱們的粥鋪吃過飯之後鬧肚子,一個個上吐下瀉的,有兩位原本上了年紀,身體孱弱,竟而一命嗚呼,家裏人不肯罷休,找上縣衙,叫咱們東華寺給個說法。”

第6章 一波未平

出人命了!

慧行說話的聲音雖低,架不住韶南練琴已有六七年,聽覺極為敏銳,慧明大師臉色大變的同時,她也暗吃了一驚。

怪不得伯母腹瀉不止,原來是清晨在粥鋪吃了不幹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