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段(2 / 3)

可自己也喝了那粥,怎麼一點不適也沒有呢?

慧明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向著韶南望過來。

慧行和尚還在等他答複,既是衙門的人到了,慧明做為玄守大師的高徒,內定的下任主持,自要代師父出麵應對。

這麼多年,東華寺還是第一次卷入人命官司裏麵,慧明從對方的寥寥數語已經預感到等著他的怕是個不小的麻煩,強自定了定神,道:“林縣丞他們現在何處?”

“已經讓在山門殿旁的禪房裏了。”

慧明微微點頭:“我這便過去,你與我……”

話說中途,他多看了一眼慧行,不知怎的心中一動,將剩下的半句話咽了回去,目光微閃:“師弟,我記得你並非是靖西人?”

慧行不知他因何有此一問,但仍是恭恭敬敬地斂眉答道:“師兄說得沒錯,彗行俗家在鄴州太康府,早些年鬧饑荒家裏已是死絕了,來東華寺之前曾在鄴州的淨元寺呆過。”

慧明聞言合十:“世道不靖,我佛慈悲。”

慧行亦跟著道了聲:“我佛慈悲。”

短短幾句話的工夫,慧明已經拿定了主意,同站立一旁的韶南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眼色,為她介紹道:“燕施主,這是我師弟慧行。師弟,這位燕小施主的父親已被朝廷銓選為安興縣令,不日就要上任,今日一家人來寺裏還願,不巧有女眷因腹瀉而病倒,你代我照應一下,看看她們有什麼需要的,盡量滿足。”

韶南心裏如明鏡一樣,知道慧明和尚被自己說動,正是看誰都可疑的時候,因著自己剛才提出想私下裏見見有嫌疑的幾位,索性將慧行留給她試探。

不過話說回來,東華寺裏的外地和尚不會太多,這慧行既是知客僧,在寺裏來往自由,確實值得懷疑。

慧明之前未將他考慮在內,不知是什麼原因。

韶南自己生了興趣,也就不覺著這是在惹麻煩上身,規規矩矩見禮:“見過大師。”

慧行合十回禮,他往日見過韶南幾回,也認識燕如海,雖是自慧明處領了差事,卻未太當一回事,隨口道:“小僧恭喜令尊了。”望著慧明匆匆而去的背影,眼神有些奇特。

韶南打量他兩眼,故作好奇地問:“大師,能講講鄴州的風土人情麼,您之前呆的淨元寺比之東華寺如何?”

慧行答道:“鄴州不容易立足,山峰險峻,有些地方水患頻繁,賊寇也多,外地人去了可得小心,不過令尊燕大人是去做官的,自然有所不同。至於貧僧以前呆過的淨元寺,是荒野當中一座小寺院,全寺總共三名僧人,和東華寺沒法比。”

“大師在那邊還有什麼故人麼,我下月陪爹爹赴任,路過的時候可以幫著送個信。”

“多謝施主好意,還是不用了。淨元寺兩年前已經毀於大火,老主持故去前幫貧僧寫了薦書,叫貧僧前來投奔的東華寺。”

也就是說沒得對證了,韶南越發起疑。

這些和尚不管是不是那竊賊,此刻都不會對她有絲毫提防,韶南覺著她正可利用這一點,再做進一步的試探。

“大師這會兒心裏很擔憂嗎?”

“呃?”

“擔心慧明大師擺不平,官府的人會揪著粥鋪的事情不放,找寺裏麻煩。”

慧行低詠佛號,這才留神看了韶南兩眼。出家人不能打誑語,他歎息道:“是啊,安頓好施主之後,貧僧需得立刻向主持報告,怕是得他老人家親自出麵,安撫眾人。”

韶南略作沉吟,仿佛下了很大的決心:“我家這次到寺裏來一是為了還願,再者以往得主持和諸位師父關照,沒什麼可回報的,我爹準備了一點心意,準備捐作香油錢,大師不妨代我們同主持說一下,若是需要安撫死者家裏,疏通官府,千萬不要客氣。”‖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