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既然沒事了,他還需去內書房,一邊走一邊犯嘀咕:不知又出什麼大事了,這道聖旨需要保密,難道是哪位權貴要倒黴了?
第171章 報信
周浩初往內書房去的這一路上,但見冷冷清清,統共沒遇上幾個活人。①①
這也不奇怪,剛鬧過地動,宮裏的不少房舍出現了開裂坍塌,往日裏到內書房上課的宮人們這會兒大多被各自的主子支使得團團轉,沒空來充實自己好向上爬。
理解歸理解,不知是不是因為剛才被蔣文淵驅趕一事,周浩初始終覺著有些不踏實,左顧右盼,心裏很不得勁兒。
等到了內書房,果見稀稀拉拉隻來了十幾個宦官。
能獲準來內書房讀書的,都是年紀不大,得到貴人寵信,在這後宮近萬內侍當中出類拔萃的人物,已然稍有根基,讀書明理之後說不定很快就會大用。
對庶吉士們而言,這就是眼下能拿到手最好的活兒了,周浩初不敢懈怠,見別的教習已經在上課了,便先在外間屋等著。
過了一會兒,裏頭講課的那位停了下來。
來聽課的人少,加上被地動鬧的,後宮上下全都人心浮動,他大約覺著有些意興闌珊,簡單交待了一下,出來和周浩初打了個招呼,算是把接下來的課交給周浩初了。
周浩初如往常一樣,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走進屋去。
他對內侍不存偏見,也沒有抱什麼投機鑽營的心態,大約正是這種平易近人且一視同仁的態度,宦官們若有不解之處都喜歡向他請教。
今天亦是如此,周浩初一進來,就有幾個拿了課業本子給他看,周浩初接過來逐一點評幾句,給予對方鼓勵。
“周大人,奴婢想練字,抄錄了《格古要論》的序章,您給指點指點吧。”
說這話的是個十四五歲的小內侍,常來內書房聽課,周浩初瞧著麵熟,知道他姓江,在司禮監伺候一位老太監,大家都喊他小江子。
小江子人很機靈,也用功肯學,周浩初對他印象很好,隨手接過,翻了翻,就要彎腰拿筆,準備幫他圈出來,哪知道小江子借著身體遮掩,突然塞了個紙團到他袖子裏。
周浩初愕然抬頭,瞧見小江子正拚命地衝他使眼色,並做了個無聲的“崔”字口型。
周浩初心中一凜,趕緊低下頭,裝作若無其事地點評了幾句,手縮到袖子裏攥住了那個紙團。
接下來他的心思自然就不在課堂上了,停了一會兒,周浩初借著如廁的機會,打開了紙團,隻見上麵是陌生的筆跡,寫著:康寧侯昨夜覲見,參魏國公三大罪狀:賄賂前首輔孔詠德,往京軍三大營中安插親信;網羅亡命之徒充為私兵密圖不軌;府中聚集方士妖道,妄圖奪取大楚氣運,致使京城地動。聖上震怒,叫內閣徹查,請國公爺早作打算。
周浩初愣怔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隻覺後背密密麻麻出了一層冷汗。
這是崔繹留在宮裏的內線急著向外傳信,可內侍們出宮不易,眼下禁軍又有嚴令,盯得死死的,無奈之下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
怪不得蔣文淵表現得那麼冷淡,他們要擬旨對付魏國公,自然防備著自己通風報信。
沒什麼可猶豫的,小公爺對他多方照顧,算得上有再造之恩,這會兒用得上他周浩初,若是袖手旁觀那還是人嗎,隻看這三條罪狀,尤其那最後一條,這是要往抄家滅族上去啊!沒想到康寧侯竟如此惡毒又無恥,這麼毫無根據荒誕的言論,皇帝竟然相信了?
周浩初把紙團貼身藏好,尋思著找個什麼理由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