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段(1 / 3)

她阿耶當初的同僚,送了薄禮,討杯喜酒,回去後還能擺上好幾天。

從陶家出門是坐的船,一路北上,到了郡城轉陸路,再行三日即可到霍氏族地。

霍桐已經回去做好了結親的準備。他不能直接到陶氏這邊來,路程太遠。便隻在郡城候著,等到吉時,從船上將陶倚君接下來送至馬車上,全程不能沾地。

到了霍氏族地也不是立時就行禮,還得等候時辰。

這個時候的婚禮都是在黃昏時分辦的,原為“昏禮”,才會有送入洞房這一說。

折騰了好幾天,終於在觀禮者眾多的情況下完成了儀式。特別是因為霍家這邊的貴族貴客更多,幾乎是全族的老少爺們都出動了,迎客的人站在莊子外麵都快站不下了。還是開放了好幾個大莊園待客,才將賓客們招待妥當。

霍桐本來就不是個善於跟人打交道的,在邊城還好些,都是熟人,要不就是軍中同袍,可回來之後,鄉紳士族眾多,很多人他連見都沒有見過,還得跟人賠笑臉招待,隻半天時間,他就覺得臉僵得沒法動了。

因為兩家相隔太遠,加上陶氏家中也沒有長輩在,所以三日回門就免掉了,這一待就直接呆滿了一個月。

早些日子就送過來的陶惜君在霍氏族嬸的教導下也終於開了點竅,雖然不若她阿姐精明能幹,好歹也能分清楚別人的善意惡意,更是明白了當初在繼父家裏,那幾位姐姐對她麵慈心惡到底是為了什麼。

“你阿姐能有今日,也是她自己拚出來的。你福氣好,有兄姐在上麵撐著。你可知當初你大兄上了戰場,差點沒命回來。你阿姐怕得全身發抖還強行忍耐著傷心為他療傷。若不是你兄姐堅強,你哪裏有今日的好過。”族嬸一點一點的給她掰碎了說,以前那些陶氏兄妹不肯告知幼妹的事兒,也被她全抖了出來。

聽到阿姐在蠻族兵臨城下時的作為,聽到阿兄為了抗擊蠻族寒冬臘月在草原上不得歸家的作為,陶惜君終於沒忍住,伏在族嬸膝頭哭了個昏天黑地。

她隻知道兄姐的富貴,卻沒去想過,兄姐的富貴是用什麼換來的。她還在這裏拈酸吃醋的時候,兄姐卻是在拿性命在拚。如此她何來的麵目要兄姐為她付出?她竟然還在心裏埋怨兄姐,殊不知兄姐還能認她,都是她這輩子的造化。

族嬸沒有勸慰,知道哭才好,就怕還冥頑不靈的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作者有話要說:  再有一章就完結了,後天更。

第九十八章

婚後一月, 霍桐帶著陶倚君回到了小方城。這一次,她是以將軍夫人的身份直接入住了將軍府。

回城之後的第五日, 她在女學宴請城內士族商賈的女眷, 也是正式以將軍夫人的身份跟眾人見麵。

女學現在在邊城一帶的名氣可大了。很多士族都想辦法把自家的女郎送過來入學。倒不是求她們能學個什麼能耐,主要是人脈啊, 這出去一說, 自己跟誰誰誰是同窗,是同一位女先生教導的,天然就比其他人更親近一些。

就比如說, 今年春上,隴西李家的新婦和隴南曹家的新婦, 聯手消弭了一場士族間的矛盾。讓兩地的官員都大加讚賞。為什麼她們能做到, 還不是因為她們都是小方城女學出來的。論文, 有理有據;論武,點到即止。既長了自己夫家的麵子, 又沒有將矛盾激化, 反而給搭了下台的梯子, 讓兩個家族能坐下來商談。

小方城的女學, 除了教導內宅和閨中禮學外,還會教授她們如何打理產業,如何協助郎君們開拓。有幾個武將家族的女郎還特意單獨湊錢,請了一位精通算學的女先生教導她們。也是因她們的舉動,更多的女郎們會因為興趣湊在一起,大家湊錢請心儀的先生來教授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