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這是什麽?何以。。。何以。。。如此的不知廉恥!”
董蘭的臉煞白了,想起了父親死前的叮囑,他無能為力了。
“斷袖分桃。。。古已有之。” 徵羽呢喃,他忘了他說的這句話,正是阿魯罕曾經說過的。
董蘭倒退了一步,死死的盯著徵羽,眼裏除了厭惡與極度震驚,再無其它。
董蘭是文人,自然知道有翰林風月這一事,但他從不認同,何況是翰林風月圖隻是一時的風流,董家人曆來都不曾出過如此荒唐之人,何況徵羽竟跟他說他永遠都不會娶妻。董蘭無法接受。
徵羽走時,接過的是嫂子為他打點的行囊,董蘭似乎未對他的妻子說過什麽。行囊裏,有著不少一筆盤纏,那顯然是董蘭給的。無論如何,董蘭終究當他是是他的弟弟。
********************
由於撤軍時的慘敗,國左勃極烈不甘心,曾轉戰江寧,但仍以失敗告終。阿魯罕與國左勃極烈雖有摩攃,但並不妨礙金國皇帝對阿魯罕的提拔,尤其是江寧一戰時,阿魯罕一再表現出的明智與國左勃極烈的失誤與焦躁。
鎮江一戰後,金人與宋人不時在北方進行疆土拉鋸,為了更好的守護疆土,宋國皇帝派遣宣撫使駐兵守護邊城,而金則是招討司。
鎮江一戰之後的第六個月後,阿魯罕任命為泰州的招討司,守據要關。
阿魯罕的職責是守據,其手中有三萬的兵力,宋人並不敢貿然侵犯。◇思◇兔◇網◇
駐地相對的荒涼,本是北方高原,自然無宋南方的草綠花紅,卻類似於阿魯罕成長的故鄉。
阿魯罕偶而會離開府邸,騎馬前往城郊,看著牧民驅趕著羊群,在並不茂密的草叢裏放牧。牧民中,不時可見穿著金人衣服的宋人,發髻並無改變,容貌也一辯得出,卻吃著稗子,嚼著大蔥,以豆醬拌米飯,完全的一幅金人的模樣。
阿魯罕守據泰州的第一個月,便有士兵襲擊宋人村子,掠來了幾個宋國女子,其中一女子為私塾夫子的女兒,識字,懂得彈琴,便留在了阿魯罕的府中。一個長期駐軍在外的將軍,沒有一個女人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阿魯罕曾有一妻,那妻子是他十六歲時,由娘親安排的婚姻,那女子是娘親娘家的親戚,雖然容貌甚是豔麗,隻是阿魯罕厭惡她,如同厭惡自己的娘親,在其娘親去世之後,女方便由阿魯罕遣回了她自己的部落。
阿魯罕之所以多年未有娶妻納妾,除了他母親給予他的對女人惡毒的影響,也在於他厭惡婚姻的形式,他對於男女之間的情感,像其它金國男子一樣並不專執,或許還隻圖一時快樂。
宋女人,總是在情事上分外的羞愧,金國女子卻不是如此,這大概是主要的區別吧,雖然阿魯罕已不覺得哪一類型的更為合他胃口。
那夫子的女兒,琴其實彈得很糟,相對於徵羽自然是無法相比,但惟命是從,恐懼阿魯罕如同其是修羅惡刹。
阿魯罕隻是偶爾叫她彈琴,女人總是戰戰驚驚,總是彈錯音符。每當到此時,女人便會哀求,哀求阿魯罕不要將她送走,那樣她會成為軍營裏的士兵的玩弄對象,她自從掠奪,便遭遇了如此悲慘的事情,並不想再遭遇一番。
女人的所遭受的侮辱,更勝徵羽,隻是女人的求生欲望卻遠遠勝過徵羽。
已近年關,雖然金人原先並無年歲的概念,但受宋人文化的影響,便也開始以草木的枯榮為一歲。
阿魯罕騎馬前往漢人與金人百姓的臨時集市,看著這兩個語言不通的民族以物易物。他們之中,沒有存在仇恨,也不是仇敵,更像是友鄰。所謂的金人與漢人,其實並無太多的差異,除去語言,除去衣著發式,其實是同一種人。
戰亂所帶來的不僅是死亡,還有種種悲痛,而這臨時的集市卻如此的平和與熱鬧。
如果,不是敵對的雙方,徵羽大概也沒機會做出一再背叛他的事情,而他大概也不會在最終放棄自己的執著。
隻是,一年快過去了,徵羽大概在南方溫暖的城市裏過著他琴師的生活,而宋人弱冠之齡,正是娶親的好時候,恐怕連妻子都有了吧。
那樣的瘦弱的身體,大概很難滿足女人,徵羽隻適合在他身下呻[y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