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他沒有獨到的配方。凡是做食品加工,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一些秘密的配方。半加工食品不像食品原料。豬肉、牛肉這種食品原料,隻要夠新鮮,那就不愁賣不出去。無非就是價格高低,高價少量,或是低價多量之前平衡而已。然而半加工食品一般都是經過調味的。不說要求美味吧,隻要也提高到了簡單加工就能入口的地步,自然和沒有經過調味的原料不能相提並論。
張偉隻考慮到了生產和銷售,但是沒有考慮到口味的問題。也許是因為他一開始手裏就有些客源,所以他壓根兒就沒考慮過宣傳的問題,所以也不存在考慮特色的問題。這就使得他的訂單永遠是那麼點,雖然不至於減少,但是也一直不見增多。
第三,因為規模小,他的成本一直壓不下來。和隔壁廠房的其他三條流水線相比,他的這套機器生產的產品,明顯成本過高。這個他也是沒有辦法。畢竟他這裏都是幾十公斤、幾十公斤地叫貨。但是隔著一扇門,隔壁的大廠房,一次叫貨最低也是200公斤,有時候更是一噸一噸地要貨。這樣的量擺在那裏,享受到的價格折扣和優惠張偉是拿不到的。
就在他苦惱的時候,一個職業經理人找到了他。這個職業經理人提出,他可以幫助張偉打理他的這條流水線。但是除去成本後的營業額,他要拿一半的提成。
這個職業經理人的要求其實很過分。因為流水線是張偉的,風險、成本等費用全在張偉這邊。而職業經理人要的卻是包含成本的營業額。也就是說,如果不賺錢,那這個職業經理人可以拿到保底的工資。再怎麼說,他也可以沒有一絲風險地養活自己。而如果賺錢了,確實是要把用於運營的一切費用都剔除,然後以營業額分成。可能原本張偉是賺錢的,但是這麼一分成的話,他仍然就虧錢了。
舉個例子吧,如果一個月下來,職業經理人的保底工資是10元。而流水線的營業營業額是-10元。那職業經理人照樣能每個月拿10元,而張偉這邊等於在虧10元的基礎上,還要承擔職業經理人的保底工資,這樣他每個月的利潤就是-20元了。
如果流水線一個月的營業額是100元,而不算職業經理人工資的毛利率是30%。那就是說,100元營業額裏麵,有30元是成本,剩下的70元是淨利潤。但是,職業經理人的分成並不是按照70元的淨利潤算的,而是按照100元的營業額算的。就是說,如果盈利,職業經理人還要抽走50元的提成。淨利潤70減去50元的提成,張偉這邊隻剩20元了。自己的到手的金錢還沒有職業經理人一半的多。
但是,職業經理人敢這麼提條件,他也是有底氣的。他有信心,自己拿取巨額傭金的同時,能帶給張偉更多的回報!
本來經營就已經陷入僵局,張偉也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就和這個職業經理人簽訂了合約。
這個職業經理人上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因為經營的是食品行業,所以張偉一直不敢使用太次的原材料。畢竟吃死人的話那代價可是很大的。
可是,職業經理人告訴他。他從事的是食品加工行業,而不是售賣食品的原材料。食品原材料講究的是品質,也就是所謂的一分價錢一分貨。然而食品加工行業售賣的是半成品。首先一點,就是原料要經過加工的。經過加工以後的原料和一開始是完全不一樣的。裏麵可以加入多種配料和添加劑,用以調整原料的味道和口感。
食品加工就是這樣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原本粗糙的原料,但是經過添加各式各樣的配料、調料和添加劑之後,就可以變得和高檔的食材一樣了。所以幹食品加工這一行的,很少有去在意原料品質的,價格才是硬道理。所以,張偉的流水線上開始使用很次的原材料。
為了保證這些很次的原材料加工後能變得和高檔食材一個味,再者也是為了調整原本不受歡迎的口味,職業經理人又臨時請了一個研究食品藥品添加劑這方麵的專家。為張偉的這條流水線特別配置了一個配方。這個配方不僅能讓那些很糙很幹的肉變得鮮美多汁,而且裏麵的調味和口感也更加符合現在流行的口味。
僅僅是做了這兩布調整,張偉的流水線就立刻活了!成本的大幅降低,增加了利潤的空間。同時口味的調整,也使得張偉的流水線上的肉變得更加受歡迎,因此訂單量也是與日俱增。
雖然利潤的大頭還是被職業經理人給拿走了,但是即便職業經理人拿走了大頭,張偉口袋裏的錢還是在飛速地增加!
但是,好景不長。看到張偉的流水線比自己的三條流水線生意好太多,廠房這邊就不舒服了。因為本來就是租出去的,所以這條流水線等於說是掛靠在廠房這邊的,不管是資質、證件什麼的,張偉這邊都沒有。
廠房這邊以這些資質為要挾,要提高原本的租金,並且還要在利潤裏抽成。
原本張偉的這條流水線就是靠著低廉的成本才能賺錢的,再加上職業經理人的傭金,其實張偉這邊已經沒有多少利潤了。此時廠房不僅要提高租金,而且還要抽成,這對於張偉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如果同意廠房的要求,那張偉這邊就沒有賺頭了,就純粹是在給廠房和職業經理人打工。如果不答應,廠房這邊又以資質什麼的為要挾。沒有廠房的掛靠,張偉的這條流水線第二天就得停工。
無奈,張偉考慮著,和職業經理人一起把這條流水線給盤下來,索性自己開一個小廠算了。畢竟,現在這條流水線是很賺錢的。
但是,職業經理人並不是這麼想的。職業經理人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資本家。在他的理念裏,他永遠不會買,而是租。也就是說,他永遠不會被什麼企業或是地產、資本給困住。能賺錢就接手,不能賺錢就立刻拋售。可能這樣算來,按照長遠的考慮出發,租賃的費用和成本都要比直接將機器設備買下來要高很多。可是他這種做法貴在靈活。別人可能會因為手上的資本太大,而無法轉行。如果這個圈子的整體情況不景氣,那買了設備、機器、地皮或商圈的東家就很有可能困死在裏麵,簡單來說就是套牢。
所以,此時張偉的做法,恰恰是職業經理人最不能接受的經營方式。他一開始看中張偉的這條流水線,最大的點就在於這條流水線的租賃成本很低很低。成本低就意味著利潤高,在職業經理人的眼裏這就是一塊肥肉。同時,因為張偉初出茅廬,沒有經驗。所以他急需一個懂行的人來幫他打理。此時職業經理人介入,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能開出很高的要價。即使是像現在這種營業額一半的抽成傭金張偉也能夠打印。他在張偉這裏幹一票買賣的抽成,可能抵得上別的地方兩倍甚至是三倍的傭金抽成。
巨大的利潤空間,加上高昂的傭金抽成。兩者相乘得到的是指數化的數字增長!這也令職業經理人在張偉這裏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此時,來自廠房這邊的打壓。張偉沒有辦法再以如此低廉的價格租用流水線了,巨大的利潤付之東流的同時,蛋糕還要先在廠房這邊砍一刀以後才會流到自己這裏。在職業經理人眼裏,這條流水線的輝煌已經過去了,它已經失去了投資運營的價值。
於是,職業經理人毫不猶豫地扔下張偉,拿著自己之前賺到的錢走了,也就是找下一個能賺錢的額雇主去了。
職業經理人的離開,加上廠房的打壓,張偉幾乎是別無選擇地放棄了這條讓他賺到第一桶金的地方。
其實,在職業經理人走後,廠房收回了這條流水線之後,廠房並沒有什麼實際收入的增加。幾乎和之前一樣,還是恢複到了最早四條流水線隻有一兩條開著,頂峰時候三條流水線運轉的情況。不僅如此,少了第四條流水的租賃租金,整體上來說收入反而是減少了。
其實,從資本最優的角度上來考慮,廠房應該是把這條流水線租給張偉,才能獲取最大的利潤。但是人有時候就是這樣。與其看著別人眼紅,寧可讓蘋果爛在自己手裏也不願分享。這種嫉妒心理極大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但是沒有辦法,人類就是這樣一種充滿了感情的生物。
吃到苦頭的張偉,也已經和廠房方麵撕破了臉。即使廠房方麵願意再次低價出租流水線,他也不願意再租了。即使他此時已經有了成熟的管理經驗,有了自己的配方,也沒有了職業經理人的抽成。可以說此時的他如果重操舊業起來,賺的錢至少是原來的三倍!
但是他不願意這麼做。他不願意永遠掛靠在別人的身上。因為不知道哪天,廠房這邊又會因為眼紅而過來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自己永遠是被動的。他要成為一個老板,要成為一個能夠自己控製自己,而不是受製於別人的獨立的老板。
於是他脫離了廠房,開始在外麵自己搞起了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