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年為大清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康熙帝四子胤禛與十三子胤祥就地募集了一百八十萬兩白銀,結束了督辦安徽治水、興修堤防的差使,奉旨回京,預備督辦戶部事務。
山雨欲來。
第四章
康熙帝膝下子女成群,二十多個阿哥。提起文韜武略,排開年幼的不計,年長的各人中出色些的,講到年長位尊,就是太子和大阿哥胤褆;講到飽讀詩書,要算老三胤祉;講到精於政務,老四胤禛自十歲辦差來那是獨一根的強;再說到兵法武功,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各有千秋;但說起名望人緣兒,反而是諸項皆不見長,也沒辦過什麼差的老八胤?見長。
太子自幼喪母,早年康熙帝一意扶嫡,委派了不少的公幹,隻可惜太子生性是個懦弱無助,不敢擔責任的主兒。饒是做事的胤禛和胤祥兩個弟弟死命操勞,未曾得到少許的讚揚不說,反被怪罪兩人得罪了不少朝中命官。倒成就了個白臉八爺天天保這個、保那個,得個了“八賢王”的稱呼,連老九、老十、老十四也都靠上了老八,再夥上了大票兒的京官外員,糾成了城裏不大不小的一股勢力。一個朝廷赫然就有了個“八爺黨”對上了個“太子黨”,太子雖得老四、老十三兩員大將鼎力支撐,奈何自身才幹氣度有限,是日見的捉襟見肘的難過了。
他一難過,連累兩員大將跟著難過。
⌒思⌒兔⌒網⌒
戶部清債原本是交老十三去做了,最後關頭卻被太子獨斷專行,來了個釜底抽薪,功虧一簣。胤祥氣的是咬牙切齒,心裏更是篤定了這不是個靠得住的主兒。在他看來,如果是四哥胤禛做太子,該是多麼愜意舒爽的事情,也不至於辦個事兒都拖拖拉拉不成樣子。其實摸摸太子的性子,胤祥著手之前對這結果也不是全無預感,也早留了不少後路。戶部差使一砸,手下辦事的親信定會被人反撲,於是他明著將人調離皇城,實著是將手下親兵全部提升遣往各處大營,既安了人心,又從基層上握住了軍隊,以後對自己也算是多些照應。胤祥膽大心細,他的安排在日後果然也起了不可忽略的決定性作用,那就是後話了。
老十三的戶部清債固然是沒能圓滿,隨後老八胤禩的刑部整治竟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無疾而終,就讓外人看了很不明白了。康熙爺對無意間發現的刑部“宰白鴨”案子異常憤恨,老八討了這差使去,原本開始還是轟轟烈烈的動手,到後頭就不明不白悄無聲息了,給老爺子上的結案底子裏麵三言兩語打發了事,隻拿了三五個小貓,明眼人一眼就看的出,裏頭玄乎著呢,不知道跑了多少大魚?!(刑部“宰白鴨”:給死刑犯找個替死鬼砍頭,借此撈好處。所謂吏治之腐敗,這恐怕要算是一個典型了。具體的內容各位有興趣的話不妨去翻翻清史,這裏就不多說了。)
對此,胤禛的座上賓鄔思道有話了:“不知者無罪那是應當的,知道了還幹就是惹事了。兩位爺想想,這次戶部虧空補錢的數額——嗬嗬,明著看不到,私底下您二位統統,八阿哥到底替人墊了多少銀子啊?”
兄弟倆相對一望,心裏一合計,不由大吃一驚,老八統共墊了一百七十萬兩白銀!胤禛清秀的眉攪成了個結,陰沉地往太師椅上一靠,就開始盤算起來了;胤祥則來回踱著方步,沉吟不語。
沉默半晌,胤禛開口了:
“先生你看——”
“我隻有一句話送給四爺,這句話,也是當今皇上的話——”
鄔思道冷笑一聲,斂了臉,拐杖往地上狠狠一杵。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他又頓了頓,長歎一聲:“你們要相信,皇上是個放眼古今罕見的英明主兒!”
時年大清康熙四十七年秋,中秋將至,康熙帝五十五歲大壽在望。
過節的氣息漸漸濃了。今年的中秋阿瑪要大家進宮過,不過自家也要采辦不少的幹雜鮮果。昨天莊子裏送來幾大簍子大紅柿子,一個個模樣煞是喜人,看到時,心念一動,順手遞了個給一邊看文件的胤祥。
“先吃個柿子吧,新鮮的。”
“嗯……”
接過去,也沒留意是什麼就一口咬下,塗了滿臉的紅黃湯汁和一嘴巴澀澀的柿子皮,愣愣的,看了眼手裏的柿子,又抬眼看了看哥哥,兄弟倆幾乎同時開懷大笑了起來。饒是胤禛
冷麵冷心,眼下也笑的直不起腰了。
拍拍弟弟的肩,拿過那半個柿子,細心的剝了皮,又重放進他手中。他接過去,把嘴裏的一口呸掉,開始大嚼起來。看他吃的開心,又拿過一個,還是細細的剝了,送到手上,聽著輕輕的一個嗝兒,淡淡的笑了。拿過邊上的毛巾,輕柔的擦去了弟弟臉上的狼籍,再交給他擦手。一個是恬淡自然,一個是心安理得。打小兩人同住那會兒開始,這樣的剝果子擦嘴的事兒也是習慣了,隻是誰也沒想到眼下一個是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