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段(3 / 3)

13 瓶子和香爐的故事(下)

按照古墓的一般規製,封墓石下麵應該是封土,墓穴的規模越大,封土也越厚,秦始皇陵的封土就預測厚度達百米以上。我不知道這座墓穴的封土有多厚,不過我們大約走了十來分鍾就到了洞的出口。▃思▃兔▃在▃線▃閱▃讀▃

這個洞像一個傾斜四十五度角的漏鬥,上麵開口很大,下麵出口很小,我最後幾乎是縮著身體滑下去的。

墓室裏的空氣質量糟糕透頂,我嗆得不停咳嗽,簡直咳得肺疼。

抬頭望望洞口,我問:“這個也是你們一個月前挖的盜洞?”

“不是。”張睿道,“這座墓被盜過,這個盜洞在我們來的時候已經有了,而且應該有很多年了。”

“盜過的墓你們還來?”

張睿沒有回答我,緊跟著焚香爐同誌沒入前麵的黑暗中。

白大褂以跟我差不多的姿勢仰望洞口,歎道:“挖這個盜洞的仁兄非常不簡單呐。”

“怎麼說?”

“剛才不是說了嘛,我們來的時候,封墓石還在,雖然有被動過的痕跡。說明挖這個盜洞的人來的時候也有這麼塊封墓石,他是隔著封墓石推測下麵的封土情況。”白大褂換了口氣,繼續說,“很多大型陵墓封土層中都可能夾著流沙層,如果預先不知道,盜洞挖到一半人可能就給流沙埋了。你看這盜洞,差不多筆直斜下,一路挖到墓室天頂,幹淨利落,說明這家夥預先就知道下麵就是實實在在的夯土。”

“原來如此。”

我覺得白大褂說得有道理,也看到過此類記載,但我不是行家,不能體會其中的奧義。

白大褂瞅瞅我,腦袋上青筋暴起,推了我一把:“你怎就那麼多問題呢!快走快走!慢了等會跟他們走散,咱倆要是出了事葬一塊,以後給人挖出來成何體統呐!”

說著,推著我往前走,到讓我省了不少力氣。

地下墓宮的結構基本上就是墓室和墓道組成,而墓道排布狀況越複雜,就說明地宮的規模越浩大。

白大褂說,他們推測這座古墓大體上成“亞”字形,我問他怎麼推測出來的,他邊說我好奇心太重,邊講這是小爺說的。

我又想起以前百度上看過的一些資料,一般的諸侯王貴達不到這種程度,能擁有四條墓道以上的已經是帝王級別的陵墓了。

難道這裏真葬著朱允炆?

一條筆直朝前的甬道很快走到了頭,前麵沒路了。

我愣了愣,心想張睿難道會帶錯路?再一看,白大褂和草皮頭都在牆壁上瞎摸。

白大褂不耐煩地道:“操-你媽的,這邊又移位了!”

草皮頭叫道:“找到了!不過在最頂上那塊!”

我聽出來,他們可能是在找機關。這種用磚牆來隱蔽機關的方式,古代機關術中很常用,而且往往比武俠小說中寫的更玄。

有些磚牆的位置能通過一定的原理,在建造時將磚縫之間的空隙通過精確計算後餘留出來一部分隱蔽的空間,然後磚就可以通過移位來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變得麵目全非,就像魔方一樣。

我打開手電筒朝牆上照去,沒想到這裏的墓磚上還有花紋,這種紋磚是秦朝時期的風格,所謂“秦磚漢瓦”,指的就是這種原本就帶有圖案的陶磚,而不是後來再刻上去的雕紋。

我又糊塗了,這裏到底是明朝的墓,還是秦朝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