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仿佛描畫著奇怪的幾何圖形一樣,大大咧咧蹺在一起。

“早上好!”賴科向道桐藍打了個招呼,“我正準備到你那裏去呢。”

“你還記著昨晚的話?太好了!”道桐藍有些興奮,“所謂約定,就是能讓明天更加快樂的東西。歡迎你的光臨,我是帶你去見‘獵頭玩偶’的向導,請多關照。神秘的玩偶正在黑暗的森林裏?著你呢。”

“森林?”

“隻是打個比方,別介意嘛。那好,我們走吧。”

“道桐悠小姐呢?”

“阿悠也去。”道桐藍答道。

道桐悠把手上的咖啡杯往玻璃桌上一撂,站起身來,沒塞進裙內的白色上衣和灰色的百褶裙一同晃動連連。

“不用等等她嗎?”賴科問道。

“不用。”說著,道桐藍忽將話題一轉,問道,“賴科先生,你去過二樓沒有?”

這一段文字,堪稱是本書誤導性最強、同時也是最容易被看出端倪的段落。

借助“道桐悠”和“道桐藍”兩個名字交替出現,使讀者誤以為現場有兩人,但同時,書中偵探隻看到一人。隻要結合讀者和偵探各自獲得的訊息,便能得到凶手的麵貌。雖然有欠公平,但可見作者的一片精心設計。

接下來,我們從“讀者”、“偵探”、“藍·悠”三方角度來分析這段話。

首先是“藍·悠”。其目的明確,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道桐悠”的存在感。然而“阿悠也去”這句話實屬冒險,因為事實上最後“阿悠”並沒有一同去(因為不存在)。好在賴科問需不需要等阿悠時,她的回答不至使得賴科產生很大的懷疑。

其次是“賴科”。由於眼前隻有道桐藍一人,因此賴科會問“道桐悠小姐呢?”也情有可原,盡管最後“阿悠”並未一同前去,但問題不大,賴科最多會理解為“阿悠”有事脫不開身。

最後是“讀者”。由於讀者認定“藍”、“悠”兩人均在場,因此勢必會察覺兩人的對話不自然。感覺敏銳的讀者也許已從中嗅出敘述性詭計的味道。

再來看這一段:

“道桐藍小姐,”賴科有些躊躇,“我有個問題,不知該不該問——你和道桐悠小姐不是雙胞胎吧?”

“當然不是,怎麼了?”

“啊,不,沒什麼,沒什麼。隻是,從名字上來看,沒使用數字的就你們兩個人呢。”

“就這些?那未免太簡單了吧。”

道桐悠邁開大步,向前方走去。

“從長相上,應該也能分辨出來的吧。”道桐藍緊接著說道。

此時,道桐悠突然駐足。緊隨其後的賴科無暇站定,肩膀撞到了道桐悠。道桐悠立刻誇張地跑到離賴科很遠的地方去了。

“抱歉,你沒事吧?”賴科被道桐悠出乎意料的舉動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嗯。”

道桐悠的手按上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