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熊心裏唏噓,他也有幾位姐妹,四散於花族,隻是並不曾與外族通婚,他父親不能讚同這樣的事,想來虞主當年是出於無奈才這麽做。
“魚君是夷人,為何做出聯婚的事?”陶熊問。十七年前的局勢,他自然不了解,而且後來魚君的部族亦被理人所滅。
“幾百年來,花族散落於江畔,篳路藍縷,三麵遭夷人的包圍。我父親續位初,又與江畔羋氏交惡,處境十分艱難。當時魚君使者前來,獻上珊瑚、明珠,稱魚君久慕虞姬之貌,欲通婚,永修世好。”
虞桑那時候十歲,見過魚君的使者,隻是他尚小,不參政。
“如果魚君不死,虞城將有白湖之利,甚是可惜。”陶熊歎息。
“並非是貪鹽利,而是希望和睦邊鄰,讓連年征戰的子民得以休養生息。”虞桑辯解,他父親早年一直想與夷人和解,並且做出過努力,但都沒能如願。
“夷人驕勇善戰,憑借戰爭獲得大利,讓他們歇兵議和,隻有兩種情況,要麽不斷上供幣賂,要麽令其大敗,再不敢興兵。”
陶熊年紀不大,卻很有見解,他才開始參政,但對四周局勢都十分了解,這得益於陶嬰視他為心腹,時常將政事講予他聽。
“是如此,夷人貪得無厭,給予再多的幣賂都會嫌少,唯一的辦法,也不過是大勝一場,令他們膽寒,不敢再戰。”
虞桑看向陶熊,眼中滿是讚譽,陶熊讓他刮目相看,陶主有這麽幾位兒子,陶城日後必然興盛。
娶虞姬的是陶嬰,陶嬰前來迎親時,曾給虞桑留下極好的印象。
“此戰,陶城自然頂力協助,隻是與虎方酣戰,理方必然會趁虛而入,我一路過來,卻不見虞城東麵有防範,進入虞城更見城河積泥,水深及胸而已。”
陶主派遣陶熊出使虞城不隻因為陶熊有過人才智,更因為陶熊有口才,陶主是位明主。
虞桑大笑,就憑陶熊這幾句話,就值得他喜歡,這個少年,竟還有心思擔心起虞城的防禦。
“陶城擅長使用長矛,適合平地作戰,可我虞城弓兵算這江畔數一數二的了,你再看看虞城所處的地勢便知,除非虎方與理人傾力聯手,否則攻不破城門。”
虞桑指示陶熊觀看四周的山林,很顯然,虞城建於高地,地勢遠高四周,適合弓兵俯射。
陶熊無奈笑笑,他還真沒想到這一點,雖然平日裏也曾聽聞,虞城之所以為江畔花族中的強者,正因為虞城人善弓射。
“陶六公子,可有妻室?”下城樓時,虞桑隨口詢問。
“沒有。”陶熊如實回答。
“等這一戰大勝後,虞城的美姬任你挑選!”虞桑笑道。
陶熊聽到這樣的承諾,自然心裏欣喜,誰不知道虞城的女人美貌如花。
陶熊抵達虞城時,陶城那邊士兵已聚集完畢,一日後,陶嬰和陶正領兵趕赴虞城,兵力近一千,皆是青壯,另有一支兵力留於陶城防禦理人乘機侵入。雖是如此,陶城仍是空虛,主力全都趕赴虞城,如果理人來襲,就必須堅壁不出,打守城戰,等主力或援兵前來。
陶城有陶主坐鎮,人心不亂,陶澤在陶主的指揮下,部署士兵,並下命令陶城外城居住的住戶天黑前必須返回居所,一旦有戰況,火速退回內城。
陶城有內外兩城,內城牆高近兩丈,夯土夯打而成,十分結實,外城牆為木基土胚牆,不足一丈高,平日時有理人躍外城而入,根本抵擋不住,所以一旦外城丟失,就堅守內城。②思②兔②在②線②閱②讀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