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人類文化之早熟一中國何故無民主第一章中,曾以“民主”要求之不見提出,及其製度之不見形成,列為中國文化特征之一(第九特征)。上文既把中國社會構造不變之理,說了許多,則讀者於此一問題諒亦可有所體會。不過我們將更為闡明之如下——
且先問:何謂民主?民主是一種精神,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並不難看見;它原從一根本點發展出來,而次第分析之可有五點:一、我承認我,同時亦承認旁人。我有我的感情要求、思想意見,種種;旁人亦有他的感情要求、思想意見,種種。所有這些,我都要顧及,不能抹殺,不能排斥之,滅絕之。——這是第一根本點。若“有己無人”,便是反民主。
二、從承認旁人,就發展有“彼此平等”之一精神出現。在團體內,則“大家平等”,若“唯我獨尊”,便是反民主。
三、從彼此平等,就發展有講理之一精神出現。人們彼此間遇有問題,要依理性解決。什麼事大家說通,你亦點頭,我亦點頭,就行了。不能硬來,不能以強力來行己意。凡不講理,而以力服人者,都是反民主。
四、從平等講理,就自然有“多數人大過少數人”之一承認。凡事關涉眾人,就要開會商議,取決多數;其中涵義,實綜合以上四點而來。民主之“民”,正指多數人說;民主之“主”,則有多數人作主體,作主張,作主動等意思。
五、尊重個人自由。——這仍是根本於第一點而來。大家的事,固應大家共同做主;若一個人的事,於他人無涉者,就應讓他自己做主,不得幹涉。此中自有分際,必須認識。任何一個人意誌不容被抹殺,雖公眾亦不能抹殺之。↙思↙兔↙網↙
民主的涵義,粗舉其要似不外此五點。然卻須聲明:一、民主是一種精神或傾向,而不像是一件東西,所以難於斬截地說它有沒有。它表見得一點,就算民主;表見得多,更算民主。反之,表見得少,就是不夠民主;假如缺的太多,就是反民主。它在正麵負麵一長一消上見,在彼此比較相對上見,而非絕對如何的事。
二、民主精神總是最先見於較小的生活圈內,即最先對他“自己人”見出民主精神來。但若於此外不能推廣來用,則亦等於零耳。人民主精神偶一流露,並不難;難在恒久。所以非在較大範圍成為風氣習俗者,例不能以民主許之。
三、上列五點——承認旁人、平等、講理、取決多數、尊重個人自由——都是從一根本精神所表現。精神是一,因而各點容易相連而見;但各時各地社會生活卻多不同,因而其所表現者就有出入,又非必五點齊備。如世人所知,英美與蘇聯互有短長,即是其例。甚至就在同一點上,亦且各有各的表現,絕不一樣。與其執此而非彼,不如善觀其通。
明白這些,然後可以來論中國。中國人生活上自有其民主精神,讀吾書者前後尋繹,應不難大致看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恕道,即其第一點精神之表見。再以中國社會(缺乏階級)與歐洲中古社會(有階級)相較,與印度社會(階級多且嚴)相較,將見其第二點之精神。特別是第三點,最為中國之所長——中國人最愛講理。通常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