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段(3 / 3)

試更取西洋對照作表以明之——

西洋中國心思偏於理智心思偏於理性滿眼所見皆物,不免以對忽失於物,而看重人。

物者對人。

科學大為發達。科學不得成就。

科學研究與農工商諸般事把農工商業劃出學術圈外。

業相通,相結合。¤思¤兔¤網¤

學術研究促進了農工商業,學術研究留滯於所到地步,農工商業引發了學術研究,一般經濟亦留滯於所到地步。

學術與經濟二者循環推動,且學術思想與社會經濟有隔絕一致向大自然進攻。於是之勢,鮮相助之益,又加重其西洋人在人生第一問題上不前進。於是中國人在人生第乃進步如飛,在人類第一一問題上陷盤旋狀態,在人類期文化上乃大有成就,到第一期文化上成就甚淺,且無今天已將近完成。完成之望。

所謂學術思想與社會經濟有隔絕之勢鮮相助之益者,例如兩漢經學,魏晉清談,宋明理學,以及後來之考據、詞章,哪一樣不如此?而此外,像是倫理化的經濟,化理化的政治,向裏用力的人生,又何莫非使中國人在第一問題上不得前進之有力因素?前在第十一章講產業革命所以不見於中國那一段,已曾數說過,請參看前文,今不重複。前前後後各種因素加起來,就使得中國人在第一問題上不能前進,決定而又決定。然試檢看這許多因素究從何來?則又莫不來自一個根本點:理性早啟,引入了人生第二問題和第二態度,若將向於人類第二期文化而前進,便消極擱置了第一,積極遏阻了第一。

那麼,就要問:不能成就第一,是否能成就第二呢?第一路通不過了,第二路可不可以通呢?不能行。第二問題是理性的問題,第二態度是理性的態度,第二期文化是人類理性充分展開之文化。本書從八章便講過“理性要從階級來”之理,其後續有闡明。然而中國自封建解體,化階級為職業那時起,把這作為人類進達理性之階梯的階級卻拆散了,即再無辦法。所有周孔以來早啟之理性,其表現與成就隻得“納人群於倫理”,“化階級為職業”,“融國家於社會”……這些,無能再多。這些隻可算是第二期文化一點影子,缺乏經濟進步,實無望其完成第二期文化。上章曾細剖“心隨身來,身先而心後”,第二期文化必以第一期文化為基礎的種種道理。讀者回看前文,自可明白,此不多說。

那麼,再問:第二路不通,是否可以回複到第一路去呢?這亦不可能。第二回到第一,那就是由理性又退回到身體,向外用力又代向裏用力而起。這在人的生命上便是退墜,並不能複其從身體發軔之初,在中國曆史上便是逆轉。亦不能再回到沒有經過理性陶冶那樣。換言之,這隻是由成而毀而已。讀者試回看第九章所論“逆轉於封建”,第十一章所講“周期性的亂”,就可明白,此不多說。

前進不能,後通不可,隻有盤旋。蓋生命現象中固無停住不動之事。中國曆史上一治一亂,固然是盤旋,凡其一切不進者,若經濟若學術亦都是在盤旋。此真人類文化一奇跡!舊著於此,早有點明:他再不能回頭補走第一路(西洋之路),亦不能往下去走第三路(印度之路),假使沒有外力進門,環境不變,他會要長此終古!

(上略)從此簡直沒有辦法,不痛不癢。真是一個無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