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一百四十二章(1 / 2)

此為防盜章, 訂購不足百分之五十, 請改日來看。  約莫半月以前, 泰興帝在北郊圍場狩獵之時, 不慎墜馬, 傷勢頗為嚴重, 已許久不曾露麵。皇城內外人心惶惶, 幸而朝政由幾位輔臣穩持,才不至於大亂。

天剛亮不久,一輛華頂馬車在路上疾馳, 朝大明門駛去。大明門前的棋盤街, 是京城百姓往來東西的要道, 市鋪林立, 竟日喧囂。因天未大亮, 此刻隻有沿途掃雪的兵衛和零星的路人,顯得有些冷清。

沈若澄坐在馬車裏, 臉朝著窗外。她著三品淑人的服飾, 深青色繡雲霞孔雀紋的霞帔壓在紅色大衫上,底下掛著鈒花金墜子。金冠上的翟鳥口銜珠結,垂落至臉側,整張臉明豔而又端莊。

葉明修拉著她的手道:“澄兒, 你怎麼不說話?”

“沒,沒什麼。”沈若澄搖了搖頭。

葉明修將她抱到自己腿上, 手摸著她微微隆起的肚子, 口氣帶著幾分凝重:“皇上宣召你, 大概隻是想敘敘舊,不用怕。何況端妃娘娘是你的堂姐,有她在旁,不會有事的。”

沈若澄順從地點了點頭,手輕輕地抓著大衫。

五年前,泰興帝殺了親侄永明帝登基,繼位之初還誅了不少擁護永明帝的大臣,北鎮撫司的昭獄裏也是冤魂無數。當時的京城可謂血流成河,人人自危。這幾年,泰興帝的性情越發寡淡多疑,從前追隨他的舊人大多因他的猜忌而流徙或是下獄,朝堂內外無人不懼。

馬車到了大明門,文武百官均需下馬下轎。三丈高的朱紅宮牆,綿延不見盡頭。玉帶般的護城河,環城而過,將平民與這座巍峨壯麗的紫禁城隔絕開。

葉明修先下馬車,然後伸手扶妻子下來,早有引路的太監在那裏等候。葉明修舉步要走,又轉過身整了整沈若澄的霞帔和金冠,臉上帶笑道:“路滑,走得小心些。等前朝的事忙完了,我便接你回家。”

若澄乖巧地應是,跟在引路太監的身後走了。

葉明修看著她的背影,沉吟了片刻,才肅容往前朝走去。

乾清宮坐落在漢白玉的台基上,丹陛以高台甬道與天街的乾清門相接。屋頂覆著黃色的琉璃瓦,四邊簷脊各蹲著九隻小獸,形態迥異。殿前左右,分別放置著銅龜,銅鶴,日晷和鎏金香爐。十二扇紅漆菱紋槅扇緊閉,四周安靜得沒有一丁點兒雜響。

乾清宮的明間內,蘇皇後正與太醫院的院使和院判等人商議,院使神色沮喪,頻頻搖頭。端妃走到一旁,將大太監李懷恩叫到身邊,問道:“李公公,澄兒進宮了嗎?”

李懷恩躬身回道:“剛得了信兒,淑人正往這邊來。”

蘇皇後聞言,似笑非笑地看了過來:“端妃,你好大的膽子,是誰讓你自作主張叫她來的?你以為這乾清宮是什麼地方?”

端妃不緊不慢地說道:“皇後恕罪。昨日臣妾伺候皇上湯藥的時候,皇上提起孝賢太後,說澄兒以前養在太後身邊,兩人有兄妹的情分在,隻是許久未見了,想見她一麵。當時李公公也在的。”

說完,端妃看向身側的李懷恩,李懷恩連忙應了一聲:“皇後娘娘,的確是皇上的意思。”

蘇皇後的手在袖中收緊,臉上仍是從容地笑著:“原來如此。李懷恩,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本宮才是後宮之主,既然皇上有所托,也該由本宮來安排才是。”

“奴錯了,往後一定注意。”李懷恩臉上賠著笑,皇後也不好再說什麼。

這時,小太監從門外跑進來,說人已經到了。

若澄進到殿中,沒想到有這麼多人,立刻向皇後行禮。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帶著審視或是驚豔。皇城內外皆知,首輔葉明修的夫人豔冠京城。有幾位太醫是第一次見到她,頓時驚為天人。

端妃上前親昵地挽著若澄的手臂道:“澄兒,皇上等候多時了,你快進去吧。”

若澄低聲應是,也顧不上皇後那道淩厲的目光,在李懷恩的引領下往東暖閣走去。東暖閣和明間當中還有個次間,裏麵有兩個太醫似乎正在議論藥方,看到李懷恩和若澄過來,立刻噤聲。等他們過去後,不知哪個太醫小聲說了句:“這位就是葉夫人?看來傳言不假,果真跟端妃娘娘有幾分神似呢。”

“噓!你有幾個腦袋,敢說這話!”

若澄徑自往前走,裝作沒有聽見。

東暖閣裏鋪著地氈,底下有火炕,比外頭暖和許多,但銅掐絲琺琅的四方火盆裏依舊燒著紅蘿炭。空氣中有一股龍涎和鬆枝混合的濃重香味。

朱翊深躺在龍塌上,閉著眼睛,身上蓋著團龍紋的錦被。若澄不敢亂看,隻走到離龍塌幾步遠的地方站定。她記得前一次見皇帝,還是在今年端午的宮中大宴上。那時的皇帝雖與她隔著人海,卻是天姿威嚴,英偉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