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之於社會等於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一個詩人說了這樣的話,他至今仍聳立在大海之畔。我不健全但我是健康的細胞。我把這話作為我的思想基石。它讓我繼續走下去,會不會也指引你呢?”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說這句話的詩人如沒記錯的話應是聞一多。可為什麼說他仍聳立大海之畔?會指引走下去,走向哪裏呢?
我用手機上網查了下,不禁感歎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聞一多先生曾於上世紀30年代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係主任。他的一座塑像現在仍在海洋大學東北角,就在著名的“一多樓”前。“仍聳立在大海之畔”應是這個意思。
我忽然有個感覺,那裏會有落了留下的線索,讓看到信的人能繼續找到她。這就是那句“會不會也指引你呢”的含義。
我又開始興奮起來。海洋大學並不很遠,我馬上起身,趕去海洋大學。⊕思⊕兔⊕網⊕
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曆史悠久的著名大學。位於青島市市南區魚山路5號。我到時已是下午。進了校區,很容易便找到了一多樓。
樹叢裏黃壁紅頂的房子。門前的半身塑像,是聞一多先生低頭沉思的樣子。我走近了看,底座上有他的學生、著名詩人臧克家撰寫的碑文。
“聞一多先生 1899——1946”
信裏提到了基石,我便圍著基石仔細觀察,希望會找到線索。這時聽到一個聲音。
“這位同學你在找什麼?”
我抬頭看到一個老年男子,原來是一多樓的管理員。我很抱歉地告訴他,我在尋找一封信,或是一張字條什麼的。
“一封信?”他想了一會便露出奇怪的神色。“你為什麼認為這裏會有你的信?”他問道。
“唔。應該有個女孩子在數月前把信放在了這裏的某處。我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
聽我說了這句話後,他似乎長出了口氣。
“你終於來了。跟我來吧。”
在他的辦公室,他遞給我一個淡藍色的信封。“她說會有人來取。以為是幾天內就會取走的。我沒想到是這麼長時間。”
拿著信。我真是又感慨又慶幸。幸好我沒有拿到第一封信就打道回府。幸好我發現了第一封信中的線索。故事還能繼續。
6。
“子軒君。
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說明你已找到了這裏。你離我又近了一步。唔。應該這樣說:我離你又近了一步了。
記不記得我們從前來到這裏遊玩時的情形?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心情不是很好,連溫度色彩都不是太好。然後我們就沿著岸一直走,往前,往前,再往前。說好要走到夕陽爬上指尖的時候靠在陌尾的香樟樹下看漁人晚歸。雲朵複雜,半麵姑娘半麵琵琶。有一天我們試著試掉了,假裝的空蕩蕩的妄想。
什麼玫瑰園,什麼岩石園,什麼石頭的穿來穿去。從百花盛開到假山奇石。越是樹蔭厚盛,越是顯出安靜的陰沉。所以我們是這裏唯一的觀望者,四周除了風,就隻剩下蝴蝶扇動翅尖的無聲和我們細微的呼吸聲響。
我們研究碑石上的文字,又真切想起西方墓碑上讓人驚歎戰栗的墓誌銘。一句話兩句話給一生做最精彩的結尾華章。
你忽然說。死去後也還要矛盾的。從此獨留青塚向黃昏的落寞從此無人煙,會怨孤單。若是人煙如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