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段(3 / 3)

中國畫創作,向來講究“師法自然”、“功齊造化”,那麼,無論是作畫者,還是觀畫者,要得中國藝術之真諦,就得徜徉於自然的勝景氛圍之中。傅雷是深知這一點的,所以,他常在譯事之暇,走出家門,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

與黃賓虹先生開始交往後,傅雷常去大師那裏觀賞其新作印他所收藏的曆代名家名作,探討畫理,交流體會。對大師在創作上的成就尤為看重,並盡力宣揚推許。◢思◢兔◢在◢線◢閱◢讀◢

黃賓虹先生創作宏富,且能不斷地革故鼎新。但在六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從未舉辦過一次個人畫展。傅雷和裘柱常(其妻顧飛,乃賓虹大師之弟子、傅雷之表妹)等有感於此,1942年聯合發出倡議,擬於來年黃賓虹80大壽時,為其舉辦一次“八秩紀念畫展”。這一倡議,得到黃先生的老友陳叔通、張元濟、王秋湄、秦更年、鄧秋枚、吳仲洞等人的熱烈支持。當時,黃賓虹正困居北平,行動受阻,得到這一信息後,很是欣慰,並予以積極響應。這就開始了畫展的籌備事宜。

籌備中的日常工作,主要由傅雷及裘柱常夫婦負責。黃賓虹對傅、裘二人信任有加,把具體事務委托於他們。從1942年8月起,黃先生將先後為畫展創作的作品寄來上海。為了節約開支,他主張全部作品,襯托以後,粘貼在牛皮紙上,首尾兩端以蘆梗代木軸,以便懸掛。他在給上海友人作此交代後,又有信說:“再者:拙畫擬少裱;或用紙卷粘貼,易於收展攜帶。近來裱工奇昂,鄙意希研究畫學者參觀,不限售出之多寡。令親傅先生為知音,拙作之至交,一切可與就商,以不標榜為要,是否有合?”黃賓虹對傅雷的信賴與讚賞,溢於言表。

1943年11月間,“黃賓虹八秩誕辰書畫展覽會”在上海西藏路寧波旅滬同鄉會開幕。展品除畫家近年畫作山水、花卉及金石楹聯等外,曆年為友人所作畫件,作為非賣品陳列,以作觀賞。這是黃賓虹生平第一次舉辦個人書畫展,顯示了大師創作的主要風貌。展覽會前,由傅雷、裘柱常等建議,黃賓虹撰寫一篇自傳,朋友們寫些詩文,以引導觀眾。

畫展期間,傅雷幾乎天天來到會場,除處理一些事務性工作,他很注意觀眾們的反應。有時,還與他們一起讀畫,一起探討研究。觀眾對黃公畫作每有疑問,他就熱忱地加以解答。

有人提出:“為什麼黃賓虹的山水,山不似山,樹不似樹,縱橫散亂,無物可尋似的?”“何謂中國畫中的筆墨?怎樣評價一個畫家在筆墨上的功夫?”……等等問題,傅雷都—一作了回答。除了幫助觀眾掌握普通的繪畫理論和鑒賞知識,傅雷尤其注意引導他們準確地理解黃賓虹的書畫藝術。

在談到中國畫筆墨問題時,有人問:“黃賓虹的山水畫看來很草率,與時下的作風大異,難道草率中也能見出筆墨功夫嗎?”

傅雷說:“你說的‘草率’是指什麼呢?如果是指工整與不工整而言,須知畫之工拙,與形之整齊無涉;如果是指夠不夠形似的問題,那末,又須知繪畫並非寫實。”

“山水畫不是以天地為本嗎?黃賓虹的畫作相距天地不是太遙遠嗎?誠然,繪畫並非寫實,可是,難道都得空中樓閣嗎?”

“山水畫繪寫的是自然之性,並非要去剽竊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