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段(3 / 3)

1954年,傅雷致信傅聰:“你別忘了:你從小到現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個人教育一個年輕的藝術學生,除了藝術以外,再加上這麼多的道德呢?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播的種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開花結果———我指的是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為讓傅聰學鋼琴,傅雷“把他從小學撤回”。語文自己教,其他課程另請家教。傅雷從孔孟、先秦諸子、國策、左傳、史記、漢書……上選教材,親自小楷謄抄。要傅聰背誦“富貴於我如浮雲”、“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寧可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前出師表》、《後出師表》……1962年3月14日傅雷致信傅敏:“你該記得,我們對你數十年的教育即使缺點很多,但在勞動家務,守紀律,有秩序等等方麵從未對你放鬆過,而我和你媽媽給你的榜樣總還是勤勞認真的……但願我們大家都來不斷提高自己,不僅是學識,尤其是修養和品德!”

修養和品德教育,傅雷對兄弟倆常抓不懈。傅敏幼時頑皮混沌,1948年到昆明後沒考上小學,傅雷親自教授。教材選擇上,重在品格操守。傅雷工整抄寫史書。給傅敏講“‘抬著棺材見皇帝’的死諫誌士”。現今傅敏仍然記得父親講授文天祥、嶽飛、魏徵時壯懷激烈的神態。“他對這些為國捐軀的大丈夫一詠三歎”。下課,傅雷讓傅敏寫感想,“為什麼他們流芳百世?”“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傅雷用的是啟發式教育。他從不正麵給答案,啟智為要。如果傅敏的作業傅雷不滿意,重來,直到達到他的標準。語文如此,數學亦是。四則運算,傅雷邊學邊教,注重舉一反三。傅敏總結:“這對訓練小孩子的腦子很好。”讓傅雷欣慰的是,傅敏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傅敏考上中學後,自學能力強。大學寒暑假返滬,他分析肖伯納劇本《賣花女》,傅雷認為“還可以”。待傅敏成為教師後,沿襲了父親的啟發式教育。他教書原則:“訓練小孩的思考能力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傅敏初中時,學習小提琴。畢業時提出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立誌拉琴為業。傅雷搖頭,理由有二———第一,家裏隻能供一個孩子學音樂,你也要學音樂,精神夠不上;第二,學音樂,要從小開始。你上初中才學琴,太晚了。學個“半吊子”,何必呢?你呀,是塊教書的料。

一語成讖。傅敏果然按照父親的設計教書35年,至於父親怎麼看出他是教書的料,傅敏遺憾:“沒來得及問。”他承認父親看人能看到骨子裏,賞文鑒畫一針見血。傅雷離世前幾年,反思對兒子的教育,他對傅聰、傅敏內疚:“你們沒有歡樂的童年。我對你們太嚴了。”而成人成才後的傅聰、傅敏[gǎn]謝父親的嚴:“父親是我們兄弟倆最好的老師。”

■氣節

“父親既然欣賞‘抬著棺材見皇帝’的死諫品德,在曆次政治運動中,做人氣節上,他思齊。”傅敏說。1957年,傅雷受到批判,有人暗示他承認反黨反社會主義就可以過關。他不幹,後挑明,說成實質上是反黨反社會主義也行,傅雷堅辭。自然地,1958年他被人戴上右派帽子。這天他夜半歸家,夫人朱梅馥擔心出事。傅敏成人後聽母親講,“就因為他考慮你還協…否則他就走了。”1961年傅雷摘帽。傅敏親見父親得知這一事實後,麵無表情,繼續伏案。現已閱事滄桑的傅敏理解父親當時的處事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