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段(3 / 3)

顧明舉死撐著:“我說的是你,你做什麼跟我提他?”

然後,再不管溫雅臣的回應,他徑直一人回到牆邊的草席上,對著滿滿一壁的刻痕,恍然仿佛入定的高僧:“他來了能落什麼好?讓那些眼紅他的人抓住把柄,告他個結黨營朋圖謀不軌?嗬,做靶子的滋味,我比你和他都更清楚。”

閉上眼,目光所及就是全然一片漆黑。破爛的草席及不上錦被繡枕,卻意外讓他睡得踏實。哪怕渾身傷口潰爛痛不欲生,隻消合上眼,就總能沉沉睡去。

夢見那時讀書,窗明幾淨的課堂,須發皆白的夫子,百無聊賴,那筆杆子悄悄去捅前麵那人的背,一而再,再而三。那人終於回頭,恰好吹來一陣風,吹亂了那人的發,吹散了桌上還未撰寫玩的詩集。雪白的紙“嘩啦啦”鋪滿一地。

他幸災樂禍地笑,顧明舉手忙腳亂去拾,抓起一張紙,落眼看到一行詩: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這一年冬天,雨雪霏霏。當今天子再次久病不起。一夜間三次急召太醫,及至天明時分仍是緊閉雙目不得蘇醒。同是病倒的還有高相。老狐狸終是老了,任憑頭腦精明清醒勝過無數青年才俊,一把顫巍巍的老骨頭卻叫凜冽的北風吹得搖搖欲墜。朝堂之上,百官麵前,正值精壯之年的臨江王微笑著親手送他一支千年的老山參。

人們說,該到分勝負的時候了。

溫雅臣把消息告訴顧明舉。顧明舉盤腿坐在他的破席上:“我說,近來天牢怎麼進來了這麼多人。分文武兩班站一站,就能另起一個朝堂。”

溫雅臣沒好氣瞪他:“裏頭有不少還是你的熟人。”

“應該的。”扯了一根枯草叼進嘴裏,顧明舉不以為然:“他們笑話我的時候,就該想到,自己遲早也會有這麼一天。”

厭惡名利的溫少皺起了眉頭,顧明舉便不往下說了,轉過頭來繼續方才的話題。高相這回得的不是小病,雖說掙紮著可以下地,精神卻到底不如從前了,說來他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旁人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他卻還在腥風血雨裏裏打拚。

善良的溫少搖頭感慨:“老頭過得也不容易。”

顧明舉卻冷笑:“老狐狸若是肯安分就不是老狐狸。他當年入朝的時候,渾身上下連件沒有補丁的衣服都沒有。能一步步爬到今時今日的地位,可是用身家性命換來的。以他的性子,將來如果不穿著黃袍入殮,就算死也不會閉眼。”

溫雅臣抱著臂膀說:“你和他壓根就是一種人。”

顧明舉也不惱,咬著草根撇了撇嘴:“他當年撂下引他為心腹的三王爺,臨陣倒戈,反助尚是四皇子的先帝登基,方成就下如今的基業。說起來,我確實不如他。”

謠傳說,高相年輕的時候曾有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表妹。中舉後,他指天為誓,飛黃騰達後,必用八抬大轎來取表妹過門。入京後的第二年,他果然喜氣洋洋成親,那大轎中抬的卻不是心愛的表妹,而是吏部尚書之女。

表妹是否確有其人,如今早已無人知曉。但是高相為求出人頭地的不擇手段,由此可見一斑。

溫雅臣聽完後問顧明舉:“你呢?若是眼下有人許諾能救你出去且官複原職既往不咎,隻要你能與他家的小姐成親。你願意嗎?”

“我當然願意。”酒盞停在了嘴邊,顧明舉歪過頭,大惑不解地看他,“不願意我就是傻子。”

溫雅臣追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