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有80%來自日本。而在全球電子遊戲機市場當中,90%的硬件以及50%的軟件都來自於經曆過大衰退的日本。

韓國的情況呢?1997年是韓國第一次遭到金融海嘯的衝擊,也是這個國家第一次經曆大蕭條。在1997年之前好萊塢電影占據韓國電影市場80%以上的份額,然而在經曆過大蕭條之後的幾年中,以2004年為例,韓國本土電影的票房比重高達62%。韓國製造《大長今》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2005年,韓國這麼一個小國家的文化產品出口額高達7億美元。7億美元是什麼概念?2000年好萊塢的北美票房收入也不過7億美元,韓國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國土麵積還沒有美國一個州大,它的文化產品出口額就高達7億美元,不可想象吧?2007年,中國各個地方電視台共播出60部韓劇。

在我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都有一個名詞叫做哈韓族,就是崇拜韓國文化,那麼韓國為什麼有這麼強大的文化?韓國文化是怎麼來的?從大蕭條來的。因為隻有在大蕭條的時候才有市場需求。隻有在大蕭條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會重新審視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隻有在大蕭條的時候我們才會尋求心靈和精神的安慰,所以需求才會上升。由於需求上升了,加上投資人的謹慎投資,以及製片人和導演努力爭取投資的結果,才會出現好電影。兩相衝擊之下,需求有了,供給也有了,才會在大蕭條時期孕育出一個偉大的娛樂經濟學。因此從2009年開始,我們也繼續期待中國能夠像美國好萊塢一樣,像韓國、日本—樣,真正地發揮我們的文化藝術傳承。從所謂的國家大劇院這種膚淺的水平,發展到真正能夠反映出我們集體人格的藝術。

從2009年開始,我期待我們中國的文化藝術可以進入一個新層次,一個新的格局。我想對於我們未來的文化藝術的複興提出一個寄語,借用章太炎先生的一句話,“始乃轉俗成真”。一開始隻有從俗,所謂俗不是俗氣的俗,俗就是我們平常接觸的一切,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藝術,從老百姓平時所接觸到的一切才能轉化成真正的文化藝術。最後是“終乃回真向俗”。到最後你才發現,回到真正的文化藝術,它一定要麵向老百姓的俗,所謂俗就是俗世間的俗,一定要寄托在老百姓平常所接觸到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文化藝術,這才是我國文化藝術的未來。

同理可推,在經濟蕭條的時代,跟娛樂業的火暴類似的還有各種吃喝玩樂的行業,也特別發達。另外,網絡遊戲、網上購物、遊戲軟件,甚至電腦、上網卡包括手機上網卡和其他能在家裏玩的東西都會火暴。此外,在家裏待久了,閑來無事,與生育計劃有關的產品也賣得好,比如嬰兒產品、保險套等等。但是這些產品是不是都會賣得很好呢?那可不一定,因為在蕭條時期有個“口紅效應”將會決定產品的銷路,如何準確地把握“口紅效應”才是企業在蕭條時期突圍的關鍵。

第七章

危機中的“口紅效應”

本章亮點:經濟蕭條必然出現“口紅現象”。不要簡單地認為口紅現象出現就表示高端品牌一定會衰落,中低端品牌一定會上升,因此大家都偷工減枓。“口紅現象”的本質意義就是遇到經濟蕭條的時候,消費者會選擇高性價比的產品,而本章的亮點就是重新定義性價比。對於企業而言,如果要進行差異化,不能像過去那樣隻注重外觀、性能和價格,更要通過把握行業本質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全球金融危機,驚現“口紅效應”。

遇到經濟蕭條,整個消費形態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通過對白酒行業的分析,印證“口紅效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