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過去很難用性價比,來解釋意大利的名牌產品明明都生產於中國,外觀和質暈跟中國自己的產品都是一樣的,為什麼貼上它們的牌子以後就賣得這麼貴。我們簡單地把這個現象歸結為“品牌”的影響。其實我們可以用性價比2來解釋,那就是意大利的品牌把握了行業本質,而我們的產品沒有,因此它們的性價比高。
舉個例子,假設外觀=10,性能=10,國產品牌的行業本質=0,意大利品牌的行業本質=40。
國產品牌性性價比2 = (10 10 0)/價格
意大利品牌性性價比2 = (10 10 40)/價格
假設國產品牌和意大利品牌的性價比都是4,那麼國產品牌隻能賣到5元,而意大利品牌的價格就可以定到15元。
4 = (10 10 0)/5%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4 = (10 10 40)/15
我們過去不理解行業本質對於性價比的巨大影響,貼牌生產雖然可以生產出同樣外觀和質量的產品,但是沒有辦法生產出“行業本質”,因此我們的產品價格賣不上去,隻能賣5元,而在中國生產的意大利品牌,由於多了行業本質,就可以賣到15元。
再舉個例子,今年第一季度,廣州友誼商店和麗柏廣場的國際一線奢侈品牌銷售額在全球市場狂跌的情況之下竟然逆市增長20%。然而奇怪的是,中低價的二、三線奢侈品銷售額暴跌了30%~40%。我們注意到,2009年上半年,這些國際一線品牌在廣州為了促銷展開了大減價活動,香奈兒部分產品甚至以低於五折的價格出售,從而打垮了二、三線品牌。我用同樣的公式解釋一下這個現象。國產二、三線品牌的性價比2:
4 = (10 10 0)/5
國際一線品牌的性價比2:
4 = (10 10 40)/15
原本國產品牌和國際一線品牌的性價比相同,都是4,因此兩者平分市場。如果國際一線品牌價格跌了一半,變成7.5元,那麼它的性價比就變成了8。
8 = (10 10 40)/7.5
由於一線品牌的大減價,結果導致一線品牌的性價比從4上升到8,遠遠高於二、三線品牌的性價比,消費者當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一線品牌,從而造成一線品牌的銷售逆市上升,而二、三線國產品牌銷售大跌的現象。
在經濟蕭條吋期,消費者的行為將會傾向於注重性價比的“口紅效應”,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如果要進行差異化,不但要像過去一樣注重性價比1(就是提高外觀的差異化或者性能的差異化),更要升華到性價比2的階段,通過把握行業本質來提高性價比。我們下麵就通過白酒來討論什麼是行業本質。
二、逆市上漲的高端白酒
我想以白酒作為一個切入點,讓我們的消費者了解自己到底在想什麼,也讓生產者了解到底怎麼做才能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喝白酒基本上都是被忽悠的,比如我們的高度酒,號稱52%的酒精含量,你相信嗎?胡說八道。我們人體幾乎連40%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