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段(2 / 3)

“這你需親自去尋一位。”

孫昕很幹脆的拒絕,對他的生意而言,沒有寶生的嘔心瀝血他不可能東山再起,而從情感的角度上而言,沒有寶生一直以來的照料,他亦可能當時在崖山受重傷時就死去了。更別說,後來他意誌消沉了很久,都是寶生的鼓勵才振作起來的。這個男人他是不會放手給予任何人的。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啊。” 吳季濤感歎道。他本也就是個性格比較獨斷的人,航海生涯裏也是如此,或許以後也應該去尋得一位吧。

當然前提是,他必須再帶領自己的船隊揚帆出航。

* * *

也就不細說後來孫昕與寶生在古裏是如何見到吳炎的,而且那時候蕭瑤還跟在吳炎身邊。從吳炎的口中,孫昕亦知道了許夜是在照顧重傷的澤源時被炮擊傷了,由於當時是暈了過去,且官廳裏也被炮打著狼籍一片,寶生於驚慌匆忙中並沒有找到他們。

“至於我,隻能說是命夠硬,火炮打向火房時,我被炸下了船,受了點傷,好在後來被一艘前來超度死人的僧人船給救了。”

吳炎笑道,包括後來如何見到蕭瑤,這些的過程極其曲折,他日後有空再說。

由於知道國家已亡,便流亡了海外,幾經波折竟上了吳家的船。

孫昕後來與吳季濤的胞弟交涉,將吳炎與蕭瑤請上了自家的船,這已是後話。

最後是關於蒲家,當孫昕的財產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是在流亡海外的第八年,他建造了戰船,也將船隊恢複了裕豐原孫家商號。並且與姚龍攜手打擊蒲家的海外的商隊,蒲家深受其擾。後來放棄了西洋的香料貿易。

此後不久,原本在元朝廷裏平雲青上,一家人在刺桐作威作福的蒲家,因為與朝廷爭抗在刺桐的勢力,被元朝廷給抄了家。

蒲家人被憤怒的刺桐百姓殺死丟棄於豬槽裏,蒲家人自此在刺桐沒了痕跡。孫昕的家仇倒是由他人之手報了。

一直慶新和千濤的消息,後來,在很多年後,孫昕與寶生回了一趟刺桐,他們在蒲家的墓地裏找到了千濤的名字,他似乎已死去多年。但給他翻新墓的時候,才發現棺木是空的.慶新也一直沒能找到他的蹤跡,或許他與千濤都活著,並且隱居於海外的某一處幽靜之地也說不定。

韃靼的統治並沒有維持多久,僅是百年不到的時光。其極其殘忍無人性的奴役不時的遭遇到宋國遺民的反抗,最後一位極度貧困出身的朱姓子弟帶領起義軍驅逐了韃靼,恢複了中華的宗脈。而韃靼也猶如它來時一樣迅速的離去,他們沒學會半點宋人的文化,重新返回了漠北放牧。

但韃靼對中華的摧殘是幾乎是毀滅性的,他屠殺了千萬的宋人,摧毀了宋人的文化。宋亡於崖山,因此後世稱此為:崖山之後,已無中華。

——完——

龜毛時間──風翔YY的來由:P

關於閩地契兄弟的一份資料

﹌思﹌兔﹌在﹌線﹌閱﹌讀﹌

“發現”這份資料是在2002年,當時正好買了一本《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其實,說是資料,也就是這本書裏邊的一篇文章所引用的一段古人傳記。

這篇文章的標題為《元代泉州舶商二例》,此文裏邊引用了元末明初王彝所作的《泉州兩義士傳》的部分內容,可惜並沒有全部引用完整,此原文我並未能見到。

我將《元代泉州舶商二例》裏所引用自《泉州兩義士傳》的內容錄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