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段(2 / 2)

那這和皇帝有什麼關係?你為什麼要劫持他?

“他是我們在皇家圖書館的分館裏發現的,沒人知道他在那裏呆了多久,看過多少書,又知道些什麼。但分館的資料不涉及關鍵技術,他的記憶或許會幫助暗法塔加快研究速度,但不會讓他們直接創造出人工網絡。”

人工網絡?毀滅了大奧術帝國的人工網絡?我頓時覺得心底像漏了個洞,就那麼沉了下去。

“比那更狂妄。蘇西莫斯二世將網絡局限在浮空城範圍內,因此隻造成了一個灰燼平原。而暗法塔打算將網絡鋪設到各個世界……絲毫不考慮這樣的後果是什麼。”

這不科學。我忍不住反駁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對這個世界並非完全無所謂。但這或許隻是太習慣了腳踏實地生活在世界裏的感覺,一時間無法想象整個世界因為一次微小的故障而灰飛煙滅的情景。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有材料,難道他們能湊齊足夠的材料將網絡延伸到世界以外嗎?◢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大量冒險者蜂擁去灰燼平原的廢墟就是這個原因。帝國的法師們倚仗自己強橫的實力,對西陸的資源進行了破壞式的開采,甚至在晚期發生了嚴重的資源緊缺,而導致了錯誤的東征。沒有人工網絡的支援,孱弱的帝國軍隊隻能使用可充能的魔法物品,也就是如今紅巫主要出口的物品,但充能物品威力較低,且耗資巨大,最終東征隻能在膠著的戰況裏以和約解決,而國內的物價繼續上升到了聳人聽聞的高度。

災難之風暴過後,依賴魔法物品生活的帝國公民大多沒能逃生,少量遊離在外的法師們雖得以幸存,但相比帝國龐大的人口來講已算不得什麼,資源問題就此得到解決。然而缺乏帝國時期的魔法工具,開采本身就成了困難,需求雖然減少,供給卻更成問題。原來連二等公民都可以使用的器械,即使被發掘出來,或者被風暴波及已嚴重損毀,或者因為沒有能源而無法使用,能夠正常運作的在如今已被傳為神器,隻能在吟遊詩人的歌曲中得以耳聞。

“帝國建設網絡需要用到大量稀有材料是因為他們要傳輸魔力,而暗法塔隻打算建立信息陣,除了傳播信息沒有他用。”

我不理解他們這麼做的動機。

“這要從根源上說起。有一種觀點認為組成世界的最基本要素是波動。稍有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的世界由元素組成,這些無法用肉眼觀察的基本粒子有著不同的形態和表現方式,因而構成了世界的豐富多彩。而學者們則致力於研究為什麼粒子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既然它們已經是最基本的了,沒有比它們更微小的東西去組成它們。”

“多元宇宙有三條定律,被觸及超驗領域的先知見證並傳遞給凡人,其中之一名為萬物歸環,意思是萬物都是循環的,終點與起點一致,開始與結束為一。在可被觀察的世界裏,最龐大的視野是對宇宙的洞察,最細微的視野則是鑽入物體內部,學者發現這二者在外觀上驚人的一致,並大膽推測二者的運行方式也該是相似的。”

“人們通過觀察天空,發現我們腳下的土地實際上是個球體,宇宙中的球體會圍繞著附近質量更大的球體旋轉,從而構成星辰運行的軌跡,其名為公轉。而公轉的球體還會自己旋轉,名為自轉。公轉和自轉的現象也同樣發生元素的身上。”

“元素本身會自旋。有些完全不自旋的元素組成了我們可以感知的世界,比如堅實的土、燃燒的火、流動的水與飛翔的風。而自旋的元素則難以直接被感知到。自旋超過一定程度時,元素就會表現成純粹的能量,正向自旋的成為正能量,逆向自旋的成為負能量。那些自旋卻不足以成為能量的,就被稱為準元素。隻有當不同的準元素成對地組合在一起時,才能直接被我們感知到。”

“學者的目光就這樣被集中到自旋現象上了。什麼導致了自旋?自旋的方向和強度又由什麼決定?一種新的理論被提出來了,學者們發現時間和空間是不連續的片段,而在這最小的一段時空中,不是我們過去認識的粒子形態的元素,而是弦。”

“弦是一段或相連的幾段展開或閉合的線,它們隻能在隱維空間中被觀察到。弦的形態和波動方式,就決定了粒子有什麼特征,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世界由無數波動互相幹涉而構成,一切現象,均可以用波的運動去解釋。”

“即使以帝國的奧法文明發展到最為鼎盛的時候,精確控製弦的運動也是超乎想象之外的能力,盡管利用粒子間的超對稱現象構建起的魔法網絡是對弦理論的運用之一,但那也不過是淺層的、粗糙的做法。如今暗法塔在人力和財力上均不如當時的帝國,重建完整的人工網絡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他們所看重的信息網絡準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