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段(1 / 3)

來是對阿卡西記錄的一種提取。以波動的角度來看待古人所提出的以太概念,可將每一道波動視為一切過去波動的幹涉結果,亦為一切未來波動的起源之一,其蘊含的信息,倘若將蜷縮的時間軸展開,便能完全得以發現。”

“當他們將我們這個世界的整體波動通過折射投影到其他位麵時,就好比兩個世界以波的形式彼此幹涉了,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也可能是創造性的。而他們所瞄準的位麵,事實上便是理論上應該存在的無魔法世界。”

“在研究那些最微小的粒子時,學者們便已經發現整個世界陷入了一個龐大的混沌機製。宇宙的基礎是不確定的概率,當基本單位被觀察的時候,描述它的波函數會坍塌成兩種可能的形態中的一種形態,這對於將理論建立在穩固而確定的現象上的學者們是個巨大的打擊,他們試圖尋找其他解釋方式,便有了多宇宙學說。”

“多宇宙學說的支持者否定了波函數坍塌的過程,而認為宇宙在被觀察的一刻發生了分裂,兩種可能的形態都出現了,卻出現在不同的宇宙裏。每一個最基本的時間單位裏都可能發生無數次分裂,因此有無數個平行宇宙。”

“從根本上來講上,平行宇宙的提出並沒有解決概率問題。對於我們而言,在一個最基本的時間單位裏,我們隻會處於一個宇宙中,這個宇宙就是我們全部的真實,而這個真實是由無數次選擇組成的,它本身就是個概率——我們進入這個世界,有了這樣的經曆,是個純粹的偶然。”

“從更抽象的角度來看,一個事情隻要它是可能發生的,無論發生的概率有多小,肯定有一個平行宇宙出現了這個小概率的偶然。以法師的例子來說,施法總有一定概率失敗,那麼也必然存在一個極小的概率——每一次施法都失敗了,那就是無魔法世界。”

“他們並沒有打算尋找那個絕對無魔法的世界,隻要施法成功概率低於一定程度,人們就會否定魔法的真實,而斥之為騙子的伎倆。而那樣的世界裏的人們,他們的文化結構、意識形態和社會組織方式可能和我們的世界完全不同。”

“學者們按照魔法活躍程度,也就是一定時空範圍內的人均施法成功次數將世界劃分成了無魔法世界——人們不相信魔法的存在,盡管曆史上有過對法術的記載,但在文明成熟之後往往被曲解或者視而不見;低魔法世界——極少數人能夠施法,可能單次的魔法成功率低或者魔法發生異變的幾率高,就好比野能魔法的效果,但終歸文明承認了魔法的存在;中魔法世界——法師依然是少數,但已經擁有支配周圍的能力,施法穩定,擁有較為完整的魔法體係;高魔法世界——大部分人都可以施法,魔法是文明的核心要素,其影響力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除了無魔法世界,其他三種的文明形態都是以個體力量為主要視角構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這是必然的,對於一個人而言,活著意味著擁有整個世界,死了就一無所有了——這裏先不談神明的影響,如果將神視為更強大的法師,這個問題又被簡化了。當麵對可以置自己於死地的個體力量時,大部分人會選擇至少當下的屈從。”

“唯有無魔法的世界,文明圍繞著其他核心進行構建,盡管我們並不能得知那是什麼。而魔法文明是富有侵略性的,正如它的文化形態——高聳入雲的尖塔、擴散式的法術效果,以及更多,無不反映了其一往無前的向上攀升的姿態和咄咄逼人的對外擴張的總體發展傾向。當兩種文明相碰撞時,倘若不是同樣鋒芒畢露的文明,或許便要在魔法文明的強勢下被迫屈服,改變自己以適應對方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