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段(3 / 3)

此段公案史稱“華清宮之變”。至於其中細節,緣何二王爺功敗垂成,禁軍不堪一擊,九王爺如何擒下叛首,皇上是否薨於驚嚇,遺詔是否真實,等等,自是成了千古懸案,也無人敢去追究。^o^思^o^兔^o^在^o^線^o^閱^o^讀^o^

九王爺臨危受命,先靖除了皇宮的叛軍,控製了京城防務,平定了東西兩大營的叛逆殘餘,然後趕至三府救援。三府傷亡都頗為慘重,大王爺府的護衛死傷太半,世子遭橫禍。八王府最是慘烈,遍地橫屍,八王身受重傷,幾位王妃嚇得神智不清。右相府也好不到哪裏去,若非羅元量在京城的舊部及時趕來相救,恐怕要遭滿門屠戮。

此一夜,是水與火的一夜,其慘烈令人虛發冷汗!然留在史冊裏的卻僅僅是如此言簡意賅的一句:“八王叛亂,旋敗,誅。次晨,帝薨,九子繼,易國號乾清”。若非親曆,此間的驚險詭譎何人可知?

皇上薨於華清宮時,文武百官正齊齊聚於宮門外,還沒能從昨夜雷霆萬鈞的叛亂中回過神來,戰戰兢兢地在聽候當今的發落,等待未知的命運。

我也置身在列,隻不過我知道我等到的必定會是我想要的結果。成王敗寇,什麼命運,什麼氣數,要我說統統是愚人自愚,人生原本是一場豪賭,你可以詭計百出,可以手段卑劣,隻要能讓對手低頭認輸,你便是最後的贏家。世事凡此種種,莫不如是。

所以,當太監總官趙敬高舉著明黃的聖旨出來時,我無聲地笑,在一聲高過一聲的“萬歲,萬歲,萬萬歲”中笑得暢快。

先皇新喪,九王爺,不,如今要叫皇上了,皇上哀思傷神,罷朝十五日,親守靈堂,侍親至孝,為天下萬民之楷模。

但罷朝的真正原因朝堂上那群終日浸淫權勢鬥爭的老家夥誰不心知肚明?皇家無骨肉,哪來的親情?真正的原因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要著手重新安排這金碧輝煌的正陽殿了。

靈堂外,皇上緩緩步出,看見昔日的兄長跪趴在地,磕頭如儀,不經意地挑了挑嘴角,笑嗬嗬地道:“起來,起來,這是做什麼呢。來人,給幾位王爺看座,午膳準備好了就上來。朕要和幾位兄弟邊吃邊談,好好說說話。”

皇上大刺刺地坐了上首,緩緩道:“在座的都是朕的兄弟,朕也不怕出醜。打開了窗子說吧,論長幼,論學識,論才幹,朕自問都比不得幾位兄長的能耐。”

說著向下看了一眼,話鋒一轉道: “然朕雖無意江山皇位,但既然父皇把這錦繡江山交給了朕,朕就一定要對得起列祖列宗。今後多有仰仗各位皇兄皇弟之處,還請諸位兄弟不要藏才才好。”

所謂形勢比人強,此境此景,除了“肝腦塗地,在所不辭”你還能說什麼?望著下首的各位王爺唯唯而應,皇上哈哈長笑,大手一揮:“傳膳。”

今時今日,再沒有什麼大王爺、二王爺、八王爺,有的隻是皇上,一言九鼎,俯瞰眾生的皇上!

正陽殿,金碧輝煌,這是無數人寒窗十載、皓首窮經一輩子,也未能踏入的地方。這裏彌漫了太多的權謀、悲歡、爭鬥,那丹漆的石階,紅得像風吹黯淡的凝血,那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