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段(1 / 1)

了,車軲轆印正在變淡。

車到民豐,我下去吃了早飯,走去兩條街外的小旅舍睡覺。

睡足起身,太陽已經升到天空正中。我走去停車處,遠遠望了一眼,車已經沒有了。離開時我把鑰匙留在了車上,窗搖下來一半,果然有人領會了意④

不過,這兒處處都是小徑分岔之地,所以我給鍾儀的提示並無用處。非但如此,還有誤導之嫌。生死之間,哪來的那麼多客氣,如果她真的深信不疑,隻能說明她蠢。

這兒依舊沒有變化。也許和十二年前比,這家多蓋了一層,那家又搭了個過街樓,但並不改變什麼,一樣的窮人家的土牆,富人家的磚花,院子裏的無花果樹,大多數人家都敞著門歡迎客人,當然,今天更多的是歡迎客人進去買東西。

轉了個彎走不多遠,見到兩扇敞開著的靛青色大門,這就是鍾儀借住的那一家。從這兒看有兩層,算算剛才走上來的高度,實際應該是四到五層。

我走進去,偏房的門開著,裏麵在賣玉石,有個客人在挑,主人懶懶盤著腿,並不怎麼招呼。我徑直入了主屋,頂是透光的,一長條拚起來的玻璃天窗,太陽照下來,落在盤旋而下的樓梯上,樓梯兩旁,擺滿了一盆盆植物。

裏麵冷冷清清,沒有人迎我。這一層沿著圍欄的房間是打通的,幾個婦女在裏麵專心織毛毯子,一匹一匹織好的毯子掛在牆上,並無客人。我順樓梯而下,根據經驗,鍾儀這樣的客人不會被安排客居在最頂上一層,多半是在一層或兩層的某個房間裏。

下樓時我有種古怪的感覺,心跳忽地又缺了一拍,險些讓我一腳踩空,似有似無的舊日畫麵又穿梭起來。我在樓梯上呆立了半晌,這才意識到,眼前的這片格局,和老頭子的房子非常相似。

當然,原本這兒民居的格局都大同小異,比如樓梯樣式來去就兩三種,撞上相同的並不奇怪。但心中念頭既起,就不禁生出了些別樣想法。

所以我沒有在二樓停留,直下一樓。

沒錯,真的是相同的格局。

一樓中庭是個很氣派的廳,抬頭可見十幾米高的玻璃天窗,及被植物環繞的三層方型圍欄。這裏每一層的樓梯都是貼著邊直直的一條,沒有轉折,二樓到一樓的樓梯有所不同,長度隻有上幾層的三分之二,下口在屋子北牆的中心線上,正對著大門。下了樓梯,是個寬大的平台,連著一樓的圍欄,都比中央客廳高出四個踏步,像個半層。

我下到一樓平台,往前走幾步,再下四個台階,就是中庭客廳,往左或往右,各是比平台窄一半的回廊,通向這一層的房間。

老頭子房子的一樓,也是這般模樣。

這就是小徑分岔之處!

小徑分岔之處在室內,而非室外。任何一個走上高台,走進古喀什拉汗宮範圍的人,看見每幾十步一處的分岔小路,都會被誤導,不可能想到真相。實際上,從邏輯上說,我以那樣的方式殺了兩個人,混身披血,當然需要一個場所沐浴更衣,才能從容離開囉。

但我沒想到,鍾儀借住的房子,恰好也是這樣的格局。她能想到嗎?我忽然有些後悔對她的提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