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詩
李白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
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
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鬆風,
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複樂,
陶然共忘機。
【注解】:
1.斛(hu2)斯:複姓。
2.翠微:青翠的山坡。
3.鬆風:指古樂府《風入鬆》曲,也可作歌聲隨風入鬆林解。
4.機:世俗的心機。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全詩寫月夜在長安南麵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詩寫暮色蒼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詩以“暮”開首,為“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鬆,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共忘機”。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同時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種表現。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受陶潛田園詩的影響。然陶詩顯得平淡恬靜,既不著意染色,口氣也極和緩。如“曖曖無人村,依依墟裏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而李詩卻著意渲染。可見陶李兩者風格迥異。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綿州彰明縣青蓮鄉。李白青年時即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年,因吳筠及賀知章推薦,唐玄宗召為翰林供奉承,但不久又賜金放還。安史之亂後,被牽連累,長流放於夜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附當塗令李陽冰,公元762年病死於當塗。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放,刻苦向前人學習,善於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和素材。他的詩風格豪放,雄奇壯麗,表現了浪漫主義色彩,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之為“詩仙”。
月下獨酌
五言古詩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注解】:
1.將:偕,和。
2.相期:相約。
3.雲漢:天河。
【賞析】: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全詩圍繞一個“獨”字,寫一種世無知音的孤寂之情。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麵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麵看,卻極度淒涼。
春思
五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