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注解】:
1.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
2.秦:今陝西,燕地寒冷,草木遲生於較暖的秦地。
3.羅幃:絲織的簾帳。
【賞析】:●思●兔●網●
這是一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開頭兩句以相隔遙遠的燕秦春天景物起興,寫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思念遠在燕地衛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歸來。三、四句由開頭兩句生發而來,繼續寫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歸懷己,此時秦桑已低,妾已斷腸,進一層表達了思婦之情。五、六兩句,以春風掀動羅幃時,思婦的心理活動,來表現她對愛情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詩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婦刻骨相思的引信,別具一格,委婉動人。
望嶽
五言古詩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
2.鍾:聚集、集中。
3.“決眥”句:山中飛鳥歸林,自己凝神遠望,極力睜大眼睛。決,裂開。
4.淩:躍上。
5.會當:總有那麼一天。
【賞析】:
杜甫“望嶽”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嶽泰山的。沈德潛《唐詩別裁》評論說:“齊魯青未了五字已盡泰山。”詩以“望”入題,希望淩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誌。前兩句,開門見山,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歸鳥入林。最後兩句寫望嶽而生登臨峰頂之意願。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杜甫
(712-770),字太美,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杜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廣闊的社會生活,稱為詩史。他的詩富於變化,他的律詩千錘百煉,意到筆隨。杜甫善於用詩歌敘事,他的五言、七言長篇古詩標誌著我國古代詩歌敘事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迭經盛衰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被稱為“詩史”。
贈衛八處士
五言古詩
杜甫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
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
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
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
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
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麵難,
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
世事兩茫茫。
【注解】:
1.參與商:星座名,參星在西而商星在東,當一個上升,另一個下沉,故不相見。
2.“動如”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