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段(1 / 3)

殘月下章台。

芳草已雲暮,

故人殊未來。

鄉書不可寄,

秋雁又南回。

【注解】:

1.章台:即章華台,是古代楚國的離宮。

2.楚角:楚地的角聲,角是古代軍中的樂器。

3.殊:絕。

4.鄉書:指家書。

【賞析】:

這首詩是懷人思鄉之作,大概是寄給越中家屬的。詩以“夜思”為題,開篇卻不寫思,而寫夜聽瑟聲,接著寫聽到悲涼的楚角,勾動了遊客懷“思”。詩的後半,即為所“思”的內容: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思難寄,真是腸斷江南又一年。最後點出時當秋節,更令人秋思不斷。詩中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恨,讀來不勝悲涼淒楚,叫人腸斷。

韋莊

(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乾寧元年(901)再度入蜀為掌書記,後協助王建稱帝建立前蜀政權,曆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他是晚唐後期最好的詩人之一。早年以長詩《秦婦吟》馳名當時。他的詩語言清麗,頗有特色。有《浣花集》。

尋陸鴻漸不遇

五言律詩

僧皎然

移家雖帶郭,

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

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

欲去問西家。

報到山中去,

歸來每日斜。

【注解】:

1.帶郭:被城郭圍繞。

2.未著花:未開花。

3.扣門:叩門。

4.報道:回答。

【賞析】:

詩是寫訪尋友人陸鴻漸不遇,但卻不因不遇而惱,有盡興而近之趣。前四句寫一路尋來之景,雖未言人怎樣,但隱士的風範已若隱若現在句中景內了。下四句寫尋而不見,最後兩句倒與“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相通。末聯也道出了陸羽一生不著塵念的高風逸態。層次分明,有條不紊;雖不講對仗,卻極自然超脫,其音調卻合詩律,仍然算作律詩。

僧皎然

(約720-?),俗姓謝,字清晝,吳興(今浙江吳興)人,早年學儒學道,安史之亂後於杭州靈隱山從佛教徒守直剃度成了和尚,後長期居於吳興杼山妙喜寺。他的著名詩學理論著作《詩式》給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和批評都設立了一些很重要的原則。其詩清淡自然,頗多禪旨。有《皎然集》、《詩式》等。

黃鶴樓

七言律詩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麵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麵。

4.曆曆:清晰、分明的樣子。

5.萋萋(qi1):草盛貌。

6.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7.鄉關:故鄉家園。

8.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麵。

【賞析】:

這首詩寫出黃鶴樓上遠眺中的美好景色,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裏。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嗬成,成為曆代所推崇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