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裏,偉大的心靈以最單純的麵貌出現。他說的話,他用的字句都是最淺顯的,甚至,他要我們去明白的道理也是極淺顯的;而在我們進入了他的世界之後,就會跟隨他,開始了一種溫柔而又緩慢的蛻變。
王季慶女士在"先知"中文譯本(純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代序上說:
"''先知''是一本奇妙的著作,它滿足了個別心靈的不同需求。哲學家認為它是哲學,詩人稱它作詩。青年說:''這裏有一切蘊含在我心中的東西。''老年入則說:''我曾不停地尋求,卻不知尋的是什麼。現在,當我垂暮之年,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我的寶藏。''科學家和法學家也坦白承認此書給他們很大的啟示。"
這也是王女士為什麼要翻譯和推介這本書的原因,她希望:
"希望我所愛的同胞,尤其是年輕的一代,能藉此豐富你們的心靈。更希望能因此介紹你們去接觸原著和更多紀伯侖的著作。"
一八八三年一月六日生在黎巴嫩山地一個峽穀旁的小平原上,一九三一年四月十日死在高樓矗立的紐約城中,隻有四十八年生命的紀伯侖不單在阿拉伯文學界創立了一種嶄新的文體,被稱為"紀伯侖體"。在黎巴嫩,他的名字深受尊崇,隻要提出他的名字,你就可以得到他同胞的信任和友誼。而他的英文詩和散文,也同樣具有不朽的地位,他的英文由於其美與簡明而出眾,可以作為英美本籍作家的典範與靈感的泉源。
在這些之外的,紀伯侖還是一個畫家。在他為自己的書所作的插圖裏,展現出他靈魂深處更為細致的一種麵貌。
所有的這些工作或者成績,都源於紀伯侖對人類的無比的愛,這一分愛使他贏得了無數人的心。
王季慶女士在書前為我們做了極為詳盡的介紹,她的譯文也流暢而貼切,一路讀來,不禁要感激她了。在她筆下,"先知"中美麗的言語與思想都是我們的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先知與穆斯他法為人類所吟唱的生活之歌吧。
對於愛,他說:
——愛不給什麼,隻給予他自己。
他不取什麼,隻取自他自己。
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為愛是自足於愛的。
對於婚姻,他說:
——彼此相愛,卻不要使愛成為枷鎖;
不如讓它象在你倆靈魂之岸間流動的海水。
站立在一起但不要彼此太靠近:
因為廟宇的柱子分開矗立,
橡樹和絲杉也不能在彼此的陰影中生長。
對於給予,他說:
——當你的井水充溢時你仍害怕口渴,這渴豈不是不得解的麼?
然而有任何你還想保留的東西嗎?
你所擁有的一切,有一天都得給出;因此現在就給吧,這樣,給予的時機就屬於你,而不是屬於你的繼承人。你常說:"我願給,但隻給那些值得受的人。"
你果園中的樹不這樣說,你牧場上的羊群也不如此。
對於工作,他說:
——當你工作時,你完成了大地最深遠的夢的一部份,那是當那個夢生成時就已分派給你的。
你持續的勞動,事實上即是對生命之愛,透過勞動去愛生命,也就是與生命最內在的奧秘相親近。
對於快樂與悲傷,他說:
——悲傷在你心中切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