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理想的尷尬(1 / 1)

23理想的尷尬

有一個姓丁的青年,他有一個理想,他要讓地球在局部失去引力,他要把自己的發明用在電梯上。

他是學計算機的,既不懂萬有引力定理,也不懂計算公式,就是在電腦上做了個短片。於是,他被別人在電視的鏡頭前嘲笑得滿頭大汗。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妻子對他的理想產生了懷疑。她和他結婚兩年,他整天呆在屋子裏鼓搗那些沒用的東西,他幾乎是靠著她一個人的工資養著他。她把自己的遭遇訴說出來,幾乎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同情:這無異於和一個瘋子在一起。

所有的嘉賓都指責那個丁姓青年。他們指責他的不切實際,指責他的理想是空洞的(就差沒說他是妄想)。

丁姓青年不斷地擦汗,最後不得不結結巴巴地承認自己太沒人情味了,要求女方給他個機會,把他“娶”回家。

表麵上,女子勝利了。

可是,理想呢?理想失敗了。理想為什麼失敗?是因為現實的巨大力量,所有的人都是站在現實的立場上。

丁姓男子也坦誠承認,有單位願意出每年十萬元的年薪聘他,包括這家電視台的人也表示,可以聘他在這裏做三維——因為看了他的短片,覺得他的三維太好了。這些,都被他拒絕了。

世界上總是應該有一群為理想而奮鬥的“瘋子”,他們其實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比如哥白尼,加利略,他們的發現與發明當時不也被認為是瘋了嗎?任何事情以現有的經驗判斷,都不一定是正確的,包括那些所謂的專家,他們很可能是扼殺社會進步的人,因為他們已經是已知經驗和學術的奴隸,他們強大得足以使任何想要打破常規的人卻步。

小夥子說,最多半年,我就可以成功了。

我們為什麼不能支持小夥子一下,讓他半年以後再做決斷呢?

理想與幻想甚至妄想之間,並沒有根本的鴻溝,有理想的人在我們看來永遠是不可理喻的。

我們應該允許一個人有理想——哪怕那就是幻想和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