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陳德文一

永井荷風(1879—1959),日本著名唯美主義代表作家,本名壯吉,別號斷腸亭主人、金阜山人、石南居士等。出生於東京小石川官宦文士家庭。父親久一郎是明治維新前藩儒鷲津毅堂的弟子,又師從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學習“洋學”,後渡美六年,歸國後在文部省和內務省供職。不久辭官從商,曾任日本郵船公司駐上海代理。久一郎早年習漢詩,號禾原,又稱來青山人。荷風的母親為毅堂次女,受江戶時代文化藝術的熏陶頗深。荷風生長於具有古代文化氛圍的家庭裏,從小培養了對文學藝術的濃厚興趣。

1897年,荷風進入東京外語學校漢語班,不久中輟。他翌年投刺於硯友社作家廣津柳浪門下,十分崇尚柳浪的小說《今戶情死》對於花街柳巷遊冶生活的描寫。荷風又拜落語家朝寢坊夢樂為師,向他學習“落語”(類似單口相聲)和“狂言”(滑稽幽默的風俗戲劇)。荷風耽於女色和遊樂,頻繁出入書場戲院和勾欄酒樓之間。1899年,荷風借同柳浪合作的名義,在《文藝俱樂部》雜誌發表處女作《薄衣》,開始嶄露頭角。1900年,荷風成為岩穀小波主持的“木曜會”的成員,有了結交政界和文藝界眾多名流的機會。同年,荷風受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等人的影響,發表《地獄之花》、《夢女》等作品,傳播西方自然主義文藝思想。1903年,他秉承父命赴美從事銀行工作,後又轉赴法國。父親的本意是要他將來投身實業界,但五年的外遊,促使荷風對西方市俗社會和民主自由之風產生了熱烈的向往。回國後,他發表了《美利堅故事》和《法蘭西故事》兩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引起廣泛注目。《法蘭西故事》和不久寫作的《歡樂》(1909),同時因為對男女歡情的露骨描寫以及對低迷趣味的醉心歌詠,而被當局冠以傷風敗俗的罪名遭到查禁。

1910年,荷風受森鷗外、上田敏的推薦,就任慶應義塾大學教授,講授法國文學,同時擔任《三田文學》雜誌的主編。這一時期,他相繼發表《歸朝者日記》、《隅田川》、《冷笑》、《紅茶之後》、《新橋夜話》等小說、日記、隨筆作品,給受到自然主義支配的沉悶的文壇吹來一股新風。

1910年,天皇政府一手製造所謂“大逆事件”,瘋狂迫害幸德秋水等一批仁人誌士,遭到社會良知的譴責。德富蘆花發表演說,憤怒揭露統治者的暴行,引起社會震動。麵對強大的黑暗勢力,荷風深感作為一個文人的弱小無力,遂陶醉於江戶趣味和戲作文學,甘心做一個紅粉陣中的都市隱者。

1916年,荷風辭去慶大教職,中止了《三田文學》的主編工作,匿身於衣香鬢影、珠簾繡幕的妾宅妓館,沉迷於燈紅酒綠、低吟淺唱的享樂生活之中。荷風曾一度結婚,不久離異。他也曾娶新橋藝妓八重次為妻,但又移情別戀,致使八重次悄然出走。此後,他一直獨棲,直到1959年去世。二次大戰期間,東京遭空襲,荷風疏散到岡山鄉間,寫了《罹災日錄》,記述這段流離失所的生活。日本戰敗的消息傳來,他抑製不住內心的欣喜,飲酒慶祝,表現了一個正直文人的率真性情。戰後,荷風寫於戰時而未能發表的文章逐一問世。1952年獲文化勳章。1954年當選為藝術院會員。其後,隱居不出。1959年4月,因胃潰瘍吐血引起心髒病發作而辭世。從1917年起,荷風一直堅持寫作《斷腸亭日記》,這既是作者非比尋常的人生之路的寫真,又是時代風雲變幻的實錄,是日記文學的代表作。

永井荷風努力宣揚19世紀末西歐的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文學藝術,對爛熟的西洋文明滿懷憧憬;同時對明治文化的膚淺與俗惡進行無情的批判。荷風留連江戶文化藝術之美,對東京“下町”的遊興生活抱著深深的眷顧之情。他陶醉於頹廢的審美情趣和肉感享樂之中,把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轉化為對古代社會文化的回味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