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卻也發愣了一瞬,又揉眼道:“真君莫怪,莫怪。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雖然脫難西行,未知功行何如。”
楊戩柔聲笑道:“我因閑暇無事,同眾兄弟采獵而回,幸蒙悟空不棄留會,足感故舊之情。”
八戒見了,隻搖頭不語。仙家眾人皆知楊、孫二人是修行道侶,如今唯有悟空不知。
眾人見了玄奘、沙僧,廝見完畢,楊戩還看了那白馬一眼,也衝它點了點頭。康姚郭直道:“孫二哥一向是貴客,元帥、將軍又重證修為,玄奘法師大宏願指日可待,我們營內,有隨帶的酒肴,教小的們取火,就此鋪設。一則與各位賀喜,二來也當敘情。且歡會這一夜,如何?”
八戒、沙僧忙道:“當不起,當不起!天界人間,早無什麼元帥、將軍,不過一個豬精,一個和尚罷了。”
楊戩笑道:“還管那名相作甚?”卻命小校安排。
悟空忙道:“列位盛情,不敢固卻。但自跟了師父,都跟著師父吃齋,恐葷素不便。”
楊戩凝視他金色眼眸,輕聲道:“有素果品,酒也是素的。”
悟空也衝楊戩笑道:“如此甚好。”
眾人在星月光前,幕天席地,舉杯敘舊。正是寂寞更長,歡娛夜短。玄奘與八戒沙僧俱睡去,悟空高興,多飲了幾杯,卻越喝越清醒。扭頭見楊戩也未歇下,正目光灼灼望著他哩。悟空不由笑道:“真君,跟賊一般的盯著老孫,何也?”
楊戩一怔,笑道:“賊?說到做賊偷盜的積年,誰又比得上齊天大聖?”
悟空湊近楊戩,忽揮著手中一麵銀鏡道:“說得有理,老孫便將你懷中的鏡子,神不知鬼不覺偷出來了,這身手如何?”
楊戩一摸胸口,笑罵道:“你這猴頭,順手牽羊功力又見長。”
悟空點頭稱謝,把玩這銀鏡道:“莫非這便是天庭的照妖鏡?”他向鏡內瞧去,忽入了靈台定境。
悟空分不清是定境還是實景,因為定境中場景,與入定前一模一樣!崇山峻嶺,寒意逼人,夜色如水,楊戩坐在邊上,雙手合在腹前,含笑看著他。
心念一動,忽然好想握著他的手……
悟空猶豫片刻,緩緩伸出手去。兩人雙手相合那一刹那,悟空忽從定境中而出。
隻見楊戩仍握著他的手,目瞪口呆道:“悟空,你破妄而出了?”
悟空也不曾把手抽回,隻呆呆望著楊戩道:“何為破妄?”
此言一出,楊戩瞠目結舌道:“你成仙數百年,竟不知破妄……也罷。”楊戩將神念直接印入悟空靈台。
妄心天劫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劫數之一,修過妄心劫後可稱“大成真人”,心境不墮修為不失,身心內外真如不二,知行合一,怎麼想的就怎麼說,怎麼想的就怎麼做。
要說妄心劫,必先說妄心。人皆有妄心,難以說是好是壞。比如生死輪回,卻超脫成仙,這就是妄心。比如起頭造反,要做皇帝,也是妄心。成者如劉邦,敗者如項羽。
妄心不能說對錯功過,但天下人人有此妄心,則天下人人痛苦。隻有一人稱帝,其餘人隻能入妄,豈不天下人人痛苦,要破此妄境,於世間隻有一個辦法。
悟空道:“天下無帝!”
楊戩笑道:“不錯,這是人間的破妄之道。太上有雲,絕聖去智,即是如此。”
悟空疑惑道:“就算天下無帝,可還有權錢美色,眾生本性,亦要爭之。”
楊戩點頭道:“然也,此乃眾生之本性。蟲魚鳥獸也會你爭我奪,爭食,爭地,爭雌獸。因此如來佛祖說,修行要‘無眾生相’……可是話又說回來,人本來就是眾生之一,又所欲無限,怎麼去眾生相?不如不去,在妄中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