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我們在南屏街和近日樓前散步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突然給我們帶來世界全新的感覺。其實,那隻是一個記錄時間的符號或方法,根本談不上新與舊。但在這個時間階段,昆明確鑿無疑地變新了。許多人自豪地把它稱之為“新昆明”。
更讓人欣喜的是,“新昆明”在新世紀的曙光中,於市中心建造了兩個“老景點”,一個是把南屏街改造成以“老昆明的家”為主題的風情步行街,另一個是在東寺塔與西寺塔之間也新修了一條步行街,試圖在那裏恢複“老昆明”的城市風貌。為此,設計者和建造者們在這兩條街上,分別製作了十幾組似乎能真實反映清末民初昆明市井生活的青銅雕塑、圖騰柱、太平缸、太師椅、大宅門和石雕路燈等等,甚至在東、西寺塔之間重建了一座氣勢不凡的“近日樓”。
當這兩條“古董”一樣的“老街”開放之時,昆明人扶老攜幼前來瞻仰,每天達數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當然,除了昆明市民,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也有金發碧眼的外國朋友。我也多次加入這支瞻仰“老昆明”的隊伍,我們在南屏街上溜達,在近日樓前頓足。我們找到了“慢”下來的感覺,找到了步行的尊嚴,同時也慢慢愛上了這兩條全新的“老街”。我看到街麵上的一切“風景”,都是從老昆明的舊生活中、史書裏和圖片上,走出來的,它們使這兩條“老街”第一次具有了詩性、開放性和曆史性,它們成了我們的一個生活現場,又是一個敞開的博物館。我在這裏看到了“遛鳥的老人”、“照相的師傅”、“挑水的小夥子”、“叫賣的男人”、“跳海牌的小女孩”、“趕馬哥”、“打更人”、“補碗匠”、“雞蛋拴著賣的婦女”“對奕者”,這些鮮活的人和場景,用它們的表情、衣著、動作、工具、似乎還有聲音,打動了每一個走近它們的現代人。它們身上彌散出來的藝術魅力,吸引著每一個人久久不肯離去。它們身上包含著的知識、情趣和精神,讓我們的情感世界悄然發生著奇妙的變化。在“曆史”麵前,在我們的“祖先”麵前,我們要問,有什麼東西能讓我們現實的心靈真正托起我們的身軀?能讓我們變成這個新世紀的主人?能讓我們的一切真正實現現代化?
我很難找到滿意的答案。因此,我和我的親人、朋友們常常到這裏閑逛、閑坐、閑聊和閑思。我們在這裏感受日光月影和藍天白雲,在這裏拍照,在這裏讀《春城賦》。我們一起追憶這座城市的建造原則,一起追憶時間中暗藏著的力量,一起耐心地觀察行人和車輛。我們將像昆明詩人於堅所說的那樣“像上帝一樣思考,如市民一般生活”。
事實上,在這兩條步行街之外,一切都在飛跑,一切都在變化。即使在我們腳下的土地裏,也有一條長約685米的地下通道,讓那些形形色色的轎車、公交車、搬家的大貨車、閃著紅藍色的警車和救護車,擁塞在裏麵,它們的主人和客人正夢想飛快地奔向他們的目標。我們不得不承認並直麵這個巨大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稀奇古怪、生存競爭越來越殘酷無情的現實。每天早晨,我們一醒來,就可看到或感受到市內市外熱火朝天,人來人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噪音超過了蜂群的幾十倍,我們白天黑夜都在耳鳴。誰也不認識誰了,人與人之間好像充滿了誤解和仇恨。此時此刻的我們,比任何時候更需要一個把自己融入理想和幻境的地方,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散步,需要回憶,需要風景,需要交談,需要詩歌,需要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