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成藥老字號概述(2 / 2)

十 年少成名

陳昭遇出身於醫學世家,少時十分喜愛研究藥物方劑,運用藥材及方劑治病甚為老到,遇患者求醫,常藥到病除,可謂年少成名。但陳昭遇不喜愛研習醫書,認為古人對疾病的認識不全麵,若過多的研習醫書,會拘泥於古人之法反而阻礙了創新。

十一 老道拜訪

當時鄉中還有一位喜好研習葛仙醫術、深懂岐黃之術的老道士,也時常為鄉人治病。一日,老道士登門拜訪,欲與陳討論醫書古方,借醫書切磋。怎知陳昭遇得意洋洋地說:“我未曾看過醫書!與其盡信古書,不如像我一樣時常外出為人治病,接觸的病例多,研究的藥方多,自然能做到藥到病除。”老道士聽罷,覺得陳昭遇年少輕狂,兩人不歡而散。

十二 束手無策

一日,陳昭遇家中幼妹突患急病。陳昭遇診治多日,病情雖然有所緩解,但反複無常,多方施藥仍是不見痊愈。看妹妹備受病痛煎熬,陳昭遇甚是著急。而同鄉的郎中多不屑於他平時的輕狂,對此事袖手旁觀,因此陳昭遇無人可問,無人可請。

十三 虛心受教

就在此時,老道士求訪,說願為陳妹診治。陳昭遇雖心存疑慮亦無他法。經過老道士的連日治療,陳妹病情痊愈。陳昭遇深感慚愧連連拜謝,老道士告訴他:“此病較罕見。幸而我在古醫書中讀過,知道如何對症下藥。遇到不懂的病症,求求古人亦無礙。”自此,陳昭遇潛心研習醫書,並開始收集民間藥方,為後來編修醫書奠定基礎。

十四 禦前請旨

《太平聖惠方》成書後,宋太宗甚為歡喜,欲為陳昭遇重修宗族祠堂、立牌坊。陳昭遇跪謝聖恩,請求太宗將此恩德惠及故鄉,用於重修葛仙祠,發揚家鄉重醫造藥的風氣,使得百姓健康長壽。太宗恩準,遂派人修葺葛仙祠,另賜贈《太平聖惠方》存於祠內,供鄉人傳習。嶺南一帶研習醫藥者更甚。

十五 佛鎮興盛

古代佛山水道眾多,碼頭港口不計其數,宋代時期鑄造業與陶瓷業已聞名天下,並出現了海外貿易。宋代靖康之亂至明初,為避戰禍,諸富遷至時局較為安穩的嶺南一帶。手工業的發展,貿易的興盛,勞動力的聚集,進一步推動了佛山的興盛,為藥業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十六 佛藥始興

自明代萬曆年間梁仲弘蠟丸館首創“萬應抱龍丸”並風行嶺南起,佛山成藥的發展經曆了漫長的曆史沉澱後實現了質的飛躍。明清時期佛山成藥各字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個個經典名方橫空而出。當時成藥行業從業人員達數千之眾,字號逾百家,產品逾千種。其影響力遠至港澳,東南亞,以及海外華人地區。

十七 戰火風霜

日軍侵華期間佛山成藥行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致使各老字號或避亂遠遷,或枯燈殘燃,或老樹根斷。抗戰結束後,民國政府政治腐敗,社會生產仍不得恢複。加上民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失敗導致貨幣不斷貶值,這對於剛經曆戰火洗禮的佛山各成藥老字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至解放初,成藥行業殘存字號僅剩下60餘家。

十八 繼往開來

1956年,為確保佛山傳統方劑不至失傳,人民政府對全行業進行公私合營,整合原有的一些著名的老號祖鋪,成立佛山聯合製藥廠。後經拆分並轉製,成立佛山馮了性藥業有限公司,佛山德眾藥業有限公司。2006年,榮山國際收購兩廠。2009年,榮山國際更名盈天醫藥,完成對廣東環球,山東魯亞,南海藥材等公司的並購,並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十九 佛藥新紀元

盈天醫藥,作為佛山成藥的繼承者與發揚者,將通過專業的集團化運作,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經營管理,賦予古老佛藥以新的內容,將佛山成藥推至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