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孫陳分歧(1 / 3)

第二章孫陳分歧

廣州古城一條寧靜的街巷內,有一座三進二橫的舊式宅院,洋溢著一片喜氣……

這一天,宅院裏播放著一二十年代最流行的廣東音樂,三進花廳張燈結彩。當日,粵省軍政界的顯赫要員齊聚一堂,一個盛大的慶功宴會即將舉行。在主賓還沒到來之前,宴廳裏一片嘈雜,熱鬧非凡,年輕的軍官們摟著身材姣好的名媛貴婦,在優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軍官們油光的頭發和鋥亮的皮鞋與各式鮮豔的旗袍交織在一起,霓虹燈不停地旋轉,七彩而炫目地交織變幻著的華彩,給大廳注進了一絲曖昧。此時院外突然一陣騷動,候立在門口的侍應官高聲喊了一句:“孫中山先生到!”隨即一陣歡呼,人們立即停止了動作,大廳立即安靜下來,男賓女眷們趕忙閃讓出一條通道,列成兩排,等候著孫中山的到來。

孫中山一身筆挺的西裝,精神異常飽滿,在陳炯明和鄧鏗的陪同下,步伐鏗鏘有力地邁入大廳。粵軍將領們一齊肅立致敬,孫中山向兩旁官士微微點頭致意,一臉和藹。主賓入座後,其他粵軍將領們依次坐下。陳炯明看大夥依次安坐,遂站立起來,他先禮貌地環視了一下四周之後,舉起酒杯致歡迎辭。他說:“自民國七年,先生以二十營省防軍授予競存入閩,到今日回師廣州,不覺為時三年。中山先生為粵軍建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今日粵軍平定了廣州大局,尤值慶賀勝利,請先生與粵軍官兵同慶,幹杯!”

陳炯明言畢,朝孫中山舉起杯子。孫中山端起杯子回應。宴會開始後,諸將領輪流頻頻地向孫中山敬酒。觥籌交錯間,孫中山想起寓居上海的三年時間,想到第一次護法戰爭的慘痛失敗,又想到為了這次平定桂軍而犧牲的粵軍將領朱執信,不覺悲從中來。他在即席演講中沉痛地說:“粵軍克複廣州,確為革命之一大功。陳總司令與在座諸君功勳卓著,可喜可賀!我今日心中非常高興,同時想起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朱執信先生,想起……”孫中山情到痛處竟無法繼續往下說。他抑住悲痛,用手帕輕拭眼角,哽咽了一會,猛然把手一揚,異常深情地對著大家喊道:“執信,執信,得一廣州,失一執信,得不償失啊……”孫中山話沒說完竟熱淚盈眶,語為之塞。

孫中山的一席話讓陳炯明眼睛潮濕。朱執信是陳炯明的恩師。陳炯明在廣東政法學堂就讀時,朱執信時任該校日文老師,他對陳炯明特別看好,除了常常對其輔導教誨外,逢人就誇陳炯明品學兼優熱心國事,他還說陳炯明雙目炯炯有神,熱情好客,與人交往坦誠真心,且心誌高遠,必能成就一番大業等等。粵軍將領自知孫中山與朱執信情同手足,陳炯明又視朱執信為良師益友,一時相顧無言,一片戚然,隨即又悄悄地交頭接耳,議論孫中山剛才的肺腑之言,唏噓感慨之聲一片。

時光向後推移,陳炯明為孫中山設慶功宴後不久,1921年4月7日,非常國會在廣州召開。到會的國會議員有200多人,他們從上海、北京等全國各地奔赴廣州,為的是選舉產生新的政府。會議期間通過了《中華民國組織大綱》,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想到在220張選票中,竟有218張投向自己,隻有2張投給陳炯明,真是眾望所歸,非己莫屬,在那種信賴的目光中更多的是期待。他自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非常大總統是在非常時期產生的,它不尋常的意義是在南北分裂,軍閥混戰,群雄四起的動亂局麵中,力挽狂瀾,平定諸雄,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國。5月5日,孫中山就職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政治演說,接著檢閱廣州十萬市民的遊行隊伍,並跟隊伍遊行,一路隨群眾高呼口號:“中華民國政府萬歲!”“實行共和,建立共和!”“民權主義萬歲……”

憑借著革命黨人的信任和幾十年革命生涯樹立起來的威望,在大選中完全勝出的孫中山開始組閣新的政權,他任命陳炯明為內務總長兼陸軍總長,伍廷芳為外交總長,唐紹儀為財政總長,湯廷光為海軍總長,李烈鈞為參謀總長,馬君武為總統府秘書長,廖仲愷為財政次長,伍朝樞為外交次長。新政權以一派生機率領國民政府進入新的軌道。

轉眼到了6月間,廣西軍閥陸榮廷極端仇視剛剛誕生的廣州非常總統府,開始調集部隊圖謀廣州。粵、桂兩省的交界處摩擦不斷,戰事頻發,孫中山對兩廣的統一早已籌謀在胸。早在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就曾設想過把廣州辟作大本營,並把廣東、廣西連成一片建成南方根據地,故在辛亥革命的十大起義中,過半是在兩廣地區發動的。今陸榮廷挑起事端,更堅定了孫中山徹底鏟除這個禍患的決心。

孫中山親自組織指揮部隊,陳炯明率十萬大軍入桂作戰。葉舉、洪兆麟部一舉拿下廣西主要內河港口——梧州。陳炯明的粵軍入桂後遭到陸榮廷部的頑強抵抗。粵軍將士雖然勇敢無畏,但傷亡不小。孫中山誌在必得,為配合陳炯明,保證這次戰爭的徹底勝利,他派宋慶齡發動婦女組織了一個“出征軍人慰勞會”,奔赴廣西前線。並委任宋慶齡為會長,何香凝為總幹事。慰勞會通過募捐籌資大力支援前線,慰勞會的到來,讓陳炯明的粵軍大受鼓舞,粵軍越戰越勇,所向披靡,桂軍節節敗退,僅僅幾個月時間,粵軍就攻下了陸榮廷的大本營——桂林。

桂林失守後,陸榮廷失去了經營了十年之久的軍事根據地,隻好逃往越南躲避。粵軍取得全麵勝利,兩廣終於得到統一。此時的孫中山終於鬆下了一口氣,因為兩廣統一之後,象征著他“北伐”龐大軍事計劃的開始。

平定廣西之後,陳炯明司令回了一趟惠州。他乘坐的機船在北門碼頭剛剛靠岸,從北門碼頭到百花洲數百米的湖堤上站滿了人。衛兵正欲上前驅趕疏道,扶老攜幼的婦女卻齊刷刷地跪下,一時間號啕之聲響成一片。陳炯明一經打聽,方知道這些婦女都是在援桂戰爭中戰死的官兵遺孀,如今她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沒有了著落,有的丈夫戰死了,兒子又當了兵,雙雙死在戰場,家中完全沒有了男人的支撐。看到這一淒慘的情狀,陳炯明心裏掠過一絲悲涼,他走上前去扶起一個老太太。老太太淚眼婆娑地跪著就是不起來,她一邊叩頭一邊哭訴著說:“陳司令,別再打仗了,這樣打下去男人會死光的。”陳炯明心中一怔,他用力扶起老太太,耐心地寬慰了一番,同時在思忖著如何來籌錢撫恤這些沒有生活能力的官兵遺屬。他突然覺得自己成了罪魁禍首,他沒有給她們帶來和平、安定和幸福,卻給他們帶來無盡的災難。

陳炯明想到孫中山已在桂林設立北伐大本營的決定之後,有些心事重重。孫中山非但要在桂林設營開兵北上,還要把粵軍作為北伐的主要部隊,開赴北方與各路軍閥作戰。他想到粵軍的兵員不足,想起流落街頭的傷殘士兵和那些跪在他麵前喊冤叫苦的一張張蠟黃而淒慘的麵孔,心中不寒而栗,惻隱之情油然而生。他想多勸勸孫中山,兩廣統一後,能否讓部隊稍作休整,讓百姓有個生息喘氣的機會。他同時頗感納悶,建立共和一統天下難道就非需訴諸武力,以流血犧牲和殘害蒼生為代價?辛亥革命以來的數十年,兩廣境內乃至全中國各省沒有一天不打仗的,打來打去,誰也沒有勝利,民主共和在哪裏?他想到這裏,對北伐統一中國的策略,便有些心存質疑和信心不足,他甚至認為這樣打下去更是滿目瘡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計劃與孫中山作一次推心置腹的深談,促使他改變一下北伐的策略,但一想起孫中山那種越挫越戰、一往無前的執著性格,又不禁猶豫起來。

五四運動之後,全國許多知名人士和學者紛紛提出建議,要南北政府再次議和,用聯邦民主的方式建立新的共和國,放棄武力爭奪,其中包括章太炎、胡適、蔡元培、吳敬恒等著名學者和國民黨的許多高層人士。孫中山對這些人的宣傳鼓動毫不動搖,不以為然。幾十年的革命經曆讓他深刻地認識到,沒有中央集權的統一和軍隊的統一,隻要有軍閥存在,就沒可能和平共處,就不可能一勞永逸。蘇聯十月革命的成功是靠暴動、靠武力來建立新的蘇維埃政府,中國的民主共和想靠一紙空文來建立,那簡直是異想天開,幼稚至極。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中山和陳炯明在如何麵對中國當前的局勢問題上,分歧越來越明顯。廣州的越秀山下,有一幢半舊的房子,房子的邊上是一株高大挺拔的木棉樹,木棉樹下的一扇窗子裏一直亮著燈,昏黃的燈光下有一張巨大的辦公桌,桌邊擺上幾張靠椅,這是總統府孫中山的辦公室。

夜已經很深了,孫中山與陳炯明隔桌端坐,一直在談著有關北伐的事。當陳炯明把“保境息民”和“聯省自治”的一些設想跟孫中山和盤托出時,孫中山隨即打斷了他的話說:“你可能受章太炎、胡適他們的言論蠱惑太深了。聯省自治各據一方,各省軍閥利害不能相安,天下何以太平?”陳炯明靜靜地聽著,沒有吭聲,待孫中山把話說完他才說了一句:“我們在福建漳州的模式不是很成功嗎?如果總統信任我,就讓我在廣東來搞試點,建立全國模範省,成功之後推向全國。”“漳州是小範圍內的軍政統一,如果在全省乃至全國搞漳州模式,沒有高度的中央集權根本無法實施,廣東一直都是各路軍閥虎視眈眈的地方,你搞粵人治粵,就怕陸榮廷又從越南殺回來,不得讓你安心自治。”孫中山的話讓陳炯明覺得在理,他一時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來說服孫中山,隻能試探著問:“那能否暫緩北伐,讓粵省百姓休養生息恢複元氣?”接著陳炯明便把惠州一帶的情況順帶跟孫中山一一細說。當孫中山聽到東江流域的很多粵軍家屬由於連年征戰,男丁傷殘,田地荒蕪,無力耕種,許多地方是老太婆扶犁,孫子孫女、兒媳用繩子當牛拉犁時,孫中山心情沉重,麵上掠過一絲陰鬱的表情。待陳炯明說完,他接過話題說:“東江對革命貢獻很大,粵軍對革命貢獻很大,我們要想法籌餉撫恤,組織地方政府幫扶,但北伐非但不能暫緩,恰恰還要加速,趁熱打鐵,一鼓作氣,隻有鏟平軍閥才可一勞永逸!”陳炯明聽到這裏,自知孫中山決心已定,再無必要纏磨,正想起身告辭,孫中山又說:“你的民生思想我很理解並支持,三民主義民生是其中一項,實行民生主義之大要,是平均地權,節製資本,我這張墨跡你帶回去吧。”說完從辦公桌下拿出一卷條幅遞給陳炯明。陳炯明雙手接過,語氣誠懇地說道:“感謝先生,競存當奉為座右銘,今後對內以粵人治粵,對外實行聯省自治,保境安民,定將廣東建成三民主義之模範省。”孫中山聽後一怔,再次語重心長地說:“競存,你是同盟會時代的老會員,又是碩果僅存的革命將領,望你莫忘當初革命宗旨,我輩是為了全中國的獨立、統一,民主和富強,目光豈可囿於廣東一隅?”“我記得先生在非常大總統就職的宣言中曾講過:惟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憲,自選省長,中央分權於各省,各省分權於各縣,庶幾既分之民國,複以自治主義相結合以歸於統一,不必窮兵黷武,徒苦人民。聯省自治及粵人治粵符合先生之思想呀!”“你率十萬大軍入桂掃平廣西軍閥,所換取者僅為‘粵人治粵’?”唇槍舌劍間,孫中山見陳炯明沉默不語,又繼續說:“北伐決心,我已下定,這次出師獲勝我無須南歸,如果失敗,我也無須南歸,兩廣事宜,都是交給你主持,但北伐的械彈糧餉也隻得先由你供給了。”陳炯明點點頭。此時孫中山牆上的時鍾已敲了兩下,已是淩晨兩點了,陳炯明告辭出來,心事重重地乘著汽車回到了寓所。陳炯明對自己和孫中山將出現的新局麵有一絲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