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凱歌高奏(3 / 3)

伍仁看到東江戰事的緊張局勢,特地潛來香港要和陳廉伯會長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陳廉伯對於伍仁的來訪心存戒備,他揣摩伍仁此行無非是兩個目的:一是幫陳炯明當說客;二是鼓動他回廣州再次組織商團軍配合作戰。陳廉伯叼著雪茄,下意識撫摸著茶杯下精致的蕾絲桌布:“陳司令要是頂不住,完全可以遷居香港,我會支持洪門致公堂。”伍仁聽後不覺心一涼,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陳廉伯要退出商團,拒絕再問廣州局勢?伍仁仍不甘心:“樸庵兄,你就真的想把昌棧絲莊和彙豐銀行拱手相讓?廣州商會兄弟們都等著你回去,把被革命黨查抄的米行、當鋪、絲綢鋪都弄回來呀。”陳廉伯狠狠地掐滅雪茄:“勝敗不在一城一池。我走的時候,帶走那麼多資產,他們革命黨未必就不眼紅。想要我回去,須廣州政府搭起歡迎牌樓還差不多。”伍仁從陳會長的口氣裏進一步聽清了弦外之音,他不得不冒昧地問了句:“陳炯明若能坐鎮廣州,會搭彩樓歡迎你回穗,至於廣州革命政府,我想他們永遠不會想見到你,除非你把所有的企業門店都改成‘共產’。”伍仁說完這些,本還打算把他的近期計劃向陳廉伯透個底,但看陳廉伯沉默不響,越來越無興趣談及廣州戰事,即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吞了回來。他心裏已經決定,下來廣州的事情,隻能由他自己單槍匹馬來幹了,陳廉伯顯然已經厭煩政局、不問商團了。過了許久,陳廉伯才站起來安慰伍仁:“你也別想得太多,帶兵打仗我不會,黨爭政治我不懂,我們商人講的是經營。富強富強,先要富才能強。請你轉告陳司令,有英國彙豐銀行的總部支持,我們一定能做中國的‘華盛頓’,我會盡力支持你們的東江戰事,不送了。”伍仁識趣地站了起來,答應著回了幾句告辭的客套話,悻悻地走了。

小呂拄著拐杖在野戰醫院的門坪上追著護士喊:“醫生,醫生,《民國日報》來了沒有?東征軍打到哪裏了?”醫生說:“你別摔著,我馬上給你送來。”

一會兒,醫生拿著幾張報紙跑了過來,一臉喜色,大聲念道:“好消息太多了,石龍第一軍總部移駐惠州;葉劍英部改為黨軍第一支隊;黃埔學生軍出發東江;陳濟棠部占領惠東平山;陳濟棠大敗洪兆麟……”小呂聽了差點從病床上跳起來,拍著手高喊道;“打得好!打得好!”

東征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廣州城百姓聞訊,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一份份電報從前線發回廣州國民政府總指揮部,又印成傳單和報紙四處散發。馬亮躺在病床上大喊:“劉陽,快看《民國日報》的《東征軍占領海豐城》、《海陸豐農民軍截擊逆軍》。”劉陽則拄著拐杖來到馬亮病房,抖著另一份報紙,上麵寫著《東征軍攻下河源》、《東征軍攻克老隆》、《逆軍反攻海陸豐失敗》……

隨後天天都有更多的好消息不斷傳來。

東征軍的節節勝利,讓伍仁覺得陳炯明大勢已去,而葉舉司令因病在天津去世更讓他心情沉痛,他感到該是自己出手的時候了,再不出手,恐怕就沒有機會了。他有一個龐大的刺殺計劃:把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全幹掉,殺掉這幾個,雖然未必能挽救“救國粵軍”全軍覆沒的命運,但他對得住陳炯明,對得住葉舉的知遇之恩。

一個黑夜的晚上,華燈初上,伍仁帶著幾個兄弟摸黑來到了城外的一幢民房裏,在這平房的一張木床下麵,他們拿出了藏在此處的定時炸彈、炸藥和最新的小口徑步槍。伍仁殺氣騰騰地對手下的幾個兄弟說:“身為軍人,死不足惜,我們今天就去完成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刺殺汪精衛,如果成了,我們再把蔣介石幹掉,完成這兩件事,我伍仁閉目了也成仁了,我原名叫伍義,次當兵後改稱伍仁,取不成功便成仁之意。”幾個兄弟看到伍仁一臉莊重嚴肅,紛紛表示以死效忠。伍仁說:“我知道你們的勇敢,隻要我們當中有誰活出來,就一定去完成下一個計劃,直到戰死。”隨後伍仁擰開了一瓶白蘭地,四個酒杯“砰”的一碰,傳來一聲脆響。

在廣州總工會和公安局大樓門前的馬路上,伍仁已埋下了定時炸彈。汪精衛今夜去了公安局後,接著去廣州總工會演講,部署動員工人支援東征戰事。汪精衛的黑色車隊繞道開到了總工會門前,當那幾盞昏黃的車燈射過來時,伍仁就命令部下作出準備,轟的一聲,一輛汽車爆炸,後續車隊的衛兵隨即下車開槍掩護後麵的車輛撤退,伍仁一驚,自覺炸掉的不是主帥,趕忙拔出手槍衝了上去,並指揮幾個敢死隊員拚命往第兩輛、第三輛轎車投手雷,正在此時,一隊工人糾察隊從斜巷裏衝了出來,衝鋒槍對著伍仁就射。伍仁一閃,子彈擊中了他的一個兄弟。伍仁開槍還擊,打中了一個糾察隊員,此時,警衛部隊從後麵包抄上來,把伍仁幾人夾在了中間,伍仁不顧後路,隻往前方拚命射擊,並連續擲出幾顆手榴彈,在轎車邊接連爆炸,讓伍仁心痛的是炸翻的汽車中根本沒有汪精衛等國民政府的要員在上麵,隻是一個司機,幾個衛兵而已。伍仁自知上當,前後一看全是政府衛隊和工人糾察隊,他“叭叭”地開槍射擊,幾個兄弟紛紛倒地斃命,剩下一個緊緊地護著伍仁。伍仁一看裏外三層的人一步步逼近,突然用槍對準自己的腦袋,“砰”的一聲,伍仁倒在了血泊中,衛隊正欲上前,突然有人大喊一聲:“趴下,身上有炸彈。”話沒說完,別在伍仁腰際的炸彈一聲巨響,伍仁的屍首隨即被炸開了花。

東征軍會師潮梅取得了徹底的勝利,第二次東征於10月從廣州出發進攻惠州到會師潮梅,曆經兩個月,基本上肅清了陳逆各部,國民革命軍聲威大振。國民政府於11月任命周恩來為東江行政委員,又任命何應欽在潮汕善後。周恩來發表了暫行就職通電,電文如下:

廣州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汪主席、蔣總指揮、省政府鈞鑒,前奉政府命令,任周恩來為東江行政委員。恩來自認年少、識淺,身兼數職,曾經一再電辭,前月晉省,更麵呈此情於汪主席。複蒙示以大義,未獲諒允。但自東征以來,軍事時期之行政事務,在事實上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已成立一行政機關,亦實無另設行署之必要。故遷延至今,迄未就職,深負政府之托。邇者東征結束,東征軍總指揮部宣告撤消,政治部亦即裁撤,行政事務,勢難中斷,隻得暫行就職,設立行署,繼續執行以前政治部所執行之政務,並限期召集各種行政會議,引導人民參加政治,聊期實現總理訓政主張之初期,立潮梅革命之基礎。至於建設計劃,一切以總理建國方略為依據,首重物質建設,疏何修路,開港築堤,先謀交通之方便,再期實業之發展。惟恩來兼司軍中政治工作,能力空屬有限,計劃雖小,未必可以期成,仍望政府能曲體下情,早選賢能前來接替,則感激無任笑。

周恩來1925年11月

1925年12月,東征軍進入汕頭市,受到汕頭市人民的熱烈歡迎。周恩來致電廣州國民政府報告說:

職於四日,率領軍政部人員於下午八時抵汕。抵步時,碼頭歡迎者數萬人,沿途各巷路為之塞。此盛大之歡迎,實為我政府及我軍將士為主義奮鬥之所致。

蔣介石也致電國民政府:

此次奉命東征,師行六百餘裏,四方群眾簞食壺漿以迎。今午抵汕,群眾又複熱烈歡迎,人心向背,於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