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去世之時,中西醫的論爭還未激化。假若他能活到後來,對餘雲岫等人廢止中醫的“醫學革命”會持什麼態度呢?民國中醫王宇高十分肯定地說:“中醫治病的學術,中山先生一定保存的。”因為孫中山說過“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世界文化而光大之”,並且他推重日本醫家高野太吉的“抵抗養生術”(主要是食療與按摩),觀點與中醫相通,“中山先生對日本人肯保存先人的漢醫,作醫學革命的定義,尚肯極力稱讚他,難道對於中醫的固有的學術,很精美的,還肯拋棄麼?”他痛惜“中山先生無睱幹醫學革命的工作”,“能不令中醫界痛哭流涕長太息也麼?”這種惋惜確是有其理由的。
汪精衛的搖擺兩端
汪精衛生於廣東番禺,追隨孫中山革命。孫中山臨終前,汪精衛一直侍逢在其身邊。請中醫為孫中山診病,他也是同意的。當時,西醫湯爾和在《晨報》上發表《關於孫中山病狀的疑問》,質問說:“我敢放肆說一句,中醫要講醫理那是完全站不住的。退十步說,現在中醫的先生們實無‘論病’之可能,不要說‘治病’。為什麼呢?若使我們同他講癌的形狀、種類、轉移等等,他說那是外國語。我們就問他中醫所必須知道的事情……恐怕他也不見得清楚。這種‘數典忘祖’的朋友,如何把生命交給他製裁?”
當時的汪精衛,立刻回擊湯爾和說:“凡是有科學思想的人,都是很虛心的,都知道現在的科學對於世界萬物所知道的還很少,所不知道的還是很多。例如癌病,科學今日尚未能發現特效藥。至於將來能否發現,是科學家發現還是非科學家偶然發現而為科學家所注意,現在無人敢說肯定的話。如果有人肯定說非科學家不能發現特效藥,科學家尚未發現,其他一切人類便無發現之可能。那麼,我要以湯先生的話贈他道:‘這是名為科學家,實則頑固派。’”可是,如此為中醫仗義執言的汪精衛,卻在1933年中央政治會議討論《國醫條例》時發言極力反對,“力主根本廢除國醫國藥,凡屬中醫,不準執業。全國中藥店,限令歇業。同時,在每縣設一西醫院,以增進人民健康……汪氏且謂國醫言陰陽五行,不重解剖,在科學上實無根據,至國藥全無分析,治病效能,殊為渺茫。本人患病經驗,深受國醫國藥之誤,主張純采用西醫西藥雲雲” 。
1933年底立法院通過《中醫條例》後,翌年初汪精衛出席第三屆全國醫師大會講話時,還以中國已經采用現代武器為例來攻擊中醫說:“如果拿三個指頭去摸脈的稱作‘中醫’,那麼,拿弓箭刀槍的自然也可稱作‘中軍’了;如果應用科學知識和科學器具來治療的稱作‘西醫’,那麼,采用新式槍炮的自然不能不稱作‘西軍’了。但是現在社會‘中軍’、‘西軍’的名詞並不存在,而‘中醫’、‘西醫’的名詞居然存在。隻此一例,中國人對於生人工具的比較進步沒有對殺人工具那麼明了,是無可辯護的……兄弟主張中國隻應有現代的醫學,無所謂國醫,亦無所謂西醫。”汪精衛在主持行政院時一直阻止《中醫條例》的公布。
不過在1934年底,中醫雜誌忽然紛紛登載一條新聞——“汪精衛現亦信仰國醫”汪精衛現亦信仰國醫。原來,這一年汪精衛的嶽母患了阿米巴痢疾,西醫屢治無效,不得已延請著名中醫施今墨往診,當時西醫認為不可能用中藥治愈,但結果施今墨處方卻是“一劑知,二劑已”,兩日即治愈。汪精衛也不由信服,製送“美矣良醫”匾額感謝施今墨。這是否影響了他對中醫的態度?以致他在抗戰投敵後主持偽政府期間,並未采取限製中醫的措施。
汪精衛後來也找中醫看病,還因此衍生出有關他死因的一種民間版本——傳說有位愛國中醫“劉一帖”,利用汪的信任,給他貼了用毒藥製成的膏藥,令其傷重不治。這個傳說多少有點影子,實際上為他看病的是廣東中醫陳漢懷。
在投敵後,汪精衛由於多年前遇刺的彈頭還留在身上,經常疼痛發作,晚間難以入睡。後來人們聽說有一位姓陳的中醫給他用藥,效果良好,據說這位醫生是上海名醫陳存仁。消息傳到鄉下,陳存仁的家鄉人十分氣憤,商議要掘他家祖墳。其親人趕來上海查問,陳存仁再三辯白並未去過南京。托人查證,才得知為汪精衛看病的是陳漢懷。陳漢懷曾經為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看病,陳璧君要他也給汪精衛開藥。陳用了含有安神藥物朱砂等的處方,有一定的效果,使汪精衛晚上得以時時小睡。後來,日本專家檢查處方說朱砂有毒性,陳漢懷擔心萬一病情有變說不清楚,趕忙辭別。然而由於他曾為汪精衛看病,已引起南京中醫界的不滿,無法再在當地立足,不得不另赴上海謀生。這一事件,反映了汪精衛為國人不齒的漢奸形象。
汪精衛個人對中醫態度搖擺不定,但就其作為而論,他對《中醫條例》的阻撓對中醫的發展起了十分負麵的作用。
蔣介石支持中醫有權謀
民國時期中西醫之爭最激烈的階段,都是蔣介石在掌權。蔣介石對中醫的態度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