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笫143節:三劍客(2 / 2)

五四運動之後不久,陳公博自北大畢業回到廣州,一麵在法政學校任教授,一麵與北大同學譚平山等人創辦《廣東群報》,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尤其側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由於得到了陳獨秀的指導,《廣東群報》無形中成了廣州共產黨組織的機關報,陳公博也因此被陳獨秀推薦為廣東代表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

“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呀,那為什麼又脫黨了呢?”

中島成子問。

“到底因為什麼,我也不清楚,不過聽周佛海說,在會上張國燾、李漢俊因觀點不同展開了激烈的論爭。冷眼旁觀的陳公博認為這是互相磨擦、互相傾軋,而張國燾飛揚跋扈的態度更讓他內心冷然,參加大會的熱情,頓時冷到冰點,不由得起了待機而退的心事。

自滬返穗後,陳公博的政治態度及其與共產黨的關係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不僅執意舍棄廣東的事業,去美國留學,而且發表文章支持趕走孫中山的陳炯明,公開與黨中央唱起了反調。中共中央決定給予其留黨察看處分,固執的陳公博幹脆宣布脫離共產黨,並最終被中共中央開除了黨籍。

1922年11月,經濟拮據的陳公博在國民黨元老汪精衛的資助下動身前往美國,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經濟係。一年後,以一篇《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論文獲得碩士學位。此時,汪精衛的資助早已告罄,打算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陳公博不得不向廣東省省長廖仲愷求助。

廖仲愷早就欣賞陳公博的才幹,立即回電要求他回國,並推薦其加入了國民黨。廖仲愷與汪精衛協商,委以陳公博國民黨中央黨部書記長的重任。1925年,廖仲愷遇刺,陳公博成為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長,成為國民黨內炙手可熱的人物。”

“你剛才說,在中共一大上,陳公博認識了周佛海。那周佛海又是怎麼脫離共產黨的?”中島成子追問。

“周佛海是以留日學生代表的身份回國參加中共一大的。早在留學日本時期,周佛海已經因研究社會主義小有名氣,自詡為‘中國的列寧’。1919年10月,周佛海撰寫了《中國的階級鬥爭》一文,並發表於12月的《解放與改造》雜誌上。在文章中,他預言階級鬥爭‘不久就會要實現的’。

與陳公博的性格不同,周佛海一開始就懷抱政治野心,並以馬列主義理論家自居,因此在中共一大會上表現頗為積極,被選為中央局候補委員。此後一段時間,由於總書記陳獨秀不在上海,他還代理了總書記的職務,主持中央局的工作。

1922年,周佛海受中共中央委托,物色代表參加莫斯科的共產國際會議。其時正值陳獨秀被捕,周佛海一麵營救陳獨秀,一麵派人四處物色代表。還親赴長沙、漢口、安慶等地,會見了毛澤東、陳潭秋等人,商議挑選各界民眾代表。此後,他還參與發動了上海勞工運動等活動。

然而,帶著投機心理入黨的周佛海終究未能堅持自己的革命事業。他和上海小姐楊淑慧的婚外戀受到黨內批評後,便對組織產生了不滿情緒。而陳獨秀被捕入獄更讓他覺得革命的風險太大。於是,在陳獨秀出獄3天後,他向陳做了一次簡單的交代便攜楊淑慧返回日本,從此再不過問中共中央的事務。

半年後,周佛海升入京都帝國大學。帝國大學教授河上肇反對‘早熟的社會革命’的論調,動搖了周佛海的社會主義理想。1923年,帝國大學畢業時,找不到工作的周佛海更是一籌莫展,早把當年理想拋到了腦後。

恰在此時,國共兩黨已經實現合作,在廣東地區的革命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戴季陶寫信邀請周佛海到廣州擔任宣傳部秘書,月薪為200元大洋。周佛海毫不猶豫便欣然前往。沒過多久,廣東大學校長鄒魯又邀請他兼任該校教授,月薪240元。

不過,收入優厚的周佛海卻以每月交納20元黨費太多為由,事實上,他認為在共產黨內沒有政治前途,宣布脫離共產黨。隨後,周佛海立即投入了國民黨的懷抱。為了報答戴季陶的知遇之恩,周佛海一麵標榜要做一個忠實的國民黨黨員,一麵公開稱‘攻擊共產黨是我的義務、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