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基洛夫案(2 / 2)

“怎麼,連鼓掌的時間長短,都要由黨中央來進行規定呢?”

柳原振雄十分不解。

娜達莎說:“在蘇聯的政治生活就是這樣。振雄,你要明白,蘇聯是世界上唯一的由工農聯合當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她處在全球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包圍中,所以她不得、不能如此,所以在政治生活中,有些怪異,也是可以理解的。

會議之前,曾有一部分老布爾什維克,找到基洛夫同誌,提出有必要撤換斯大林,建議基洛夫取而代之,基洛夫同誌堅決不同意,並把此事告訴了斯大林。在黨的十七大上,對斯大林的頌揚是空前的,但在大會選舉中,斯大林得到的反對票遠遠高於基洛夫。卡岡維奇等人著急了,於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將選票改了一下,結果基洛夫同誌的反對票高出斯大林3票。”

“基洛夫同誌被殺害是在十七大之後,你有沒有想過,這與十七大的選舉有什麼聯係?”

娜達莎想了想說:“我到沒有這樣聯想過,但是刺殺基洛夫同誌的凶手尼古拉耶夫是2次行動才成功的。尼古拉耶夫第一次行刺被斯摩爾尼宮的衛兵發現,從他身上搜出了手槍和一本表明其思想的日記,他對自己被清除出黨不滿,對黨和國家充滿了仇恨。本來私帶槍支是一種犯罪行為,應該處以3年徒刑,但尼古拉耶夫隻被關了2個小時。過了一段時間,尼古拉耶夫又第2次進入了斯摩爾尼宮,當時,基洛夫同誌正在主持州委會,有人讓他去接克裏姆林宮來的電話!

當基洛夫同誌來到走廊上時,早已等候在那裏的尼古拉耶夫向基洛夫同誌射出了罪惡的子彈,基洛夫同誌當場身亡,凶手也被當場抓獲。廣大人民對基洛夫同誌之死表示深切哀悼,要求對凶手進行嚴厲製裁,要求查清凶手何以能進入戒備森嚴的辦公禁地? 為什麼能接近基洛夫同誌? 殺害這樣一個德高望重的領導人的動機是什麼?

基洛夫同誌遇害身亡的消息傳到莫斯科之後,使斯大林同誌十分震驚和憤怒,斯大林同誌立即下令準備特別專列,他要親赴列寧格勒查問此案。在基洛同誌夫被暗殺的當天,也就是12月2日上午10時30分,斯大林同誌以及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等多位高級領導人乘特別專列趕到了列寧格勒。下車伊始,他就在列寧格勒火車站痛罵了前來接站的國家安保人員。他立即下令由內務人民委員雅戈達親自主持案件的調查與審理。”

“雅戈達?就是那個著名的功勳契卡,捷爾任斯基的忠實學生,曾被授予元帥銜的國家安全委員嗎?”柳原振雄問。

娜達莎點點頭。

“這位老契卡親自出馬,案件就不難偵破了。”

娜達莎歎了口氣:“可是事實正相反,抵達列寧格勒的當天,斯大林同誌就親自提審了尼古拉耶夫。之後,安全部門的高級領導人亞戈達、葉若夫、阿格拉諾夫也先後提審了尼古拉耶夫。不過,在所有的審問中,尼古拉耶夫都堅稱,他是單獨用私人武器完成了謀殺。案件發生後不久,一些重要知情人,包括基洛夫同誌的警衛長鮑利索夫在內,都先後神秘地死去,這一案件遂成了懸案。”

“怎麼回事?”

“除提審尼古拉耶夫之外,斯大林同誌還決定提審案件中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案發後馬上被捕的基洛夫同誌的衛隊長鮑利索夫,正是他陪同基洛夫同誌上了3樓。然而,就在去見斯大林同誌的路上,鮑利索夫卻因車禍死於非命,而車中的其他人一個也沒有受傷!”

“真是咄咄怪事呀?!看來這絕不是一般的意外事件!”

“是啊,斯大林同誌指示雅戈達說:這一陰謀是由兩個恐怖中心組成的。一個是列寧格勒恐怖中心,另一個是莫斯科恐怖中心。而列寧格勒恐怖中心,是由莫斯科恐怖中心指揮的。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把黨的所有最高領導者都從肉體上消滅幹淨!

他離開列寧格勒時命令雅戈達,案件必須在10天內偵結,極刑判決之後則立即執行。與此相適應,法律也進行了修改。在基洛夫同誌被害的當晚,在斯大林的授權下,修改了各加盟共和國的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偵察工作不得超過10天,原告和被告雙方都不參加審判,不接受上訴和赦免的請求書,極刑判決立即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