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大陸政策
第25節:大陸政策
第25節:大陸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尚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其他如中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而降於我,使世界知東亞知我國之東亞。”——田中義一
“1890年3月,當上首相的山縣有朋又提出了主權線與利益線的擴張主張理論。他說:‘國家獨立自衛之道有二:一曰捍衛主權線,不容他人侵害;一曰防護利益線,不失自己的有利地勢。何謂利益線?即同我主權線的安全緊密相關之鄰近區域是也。’這裏的所謂‘鄰近區域’,係指朝鮮和中國。山縣有朋的這一理論典型地體現了日本的對外擴張方針,標誌著日本大陸政策的形成。
4年後,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正式開始了對中國的擴張。戰爭的結果,日本打敗了腐敗軟弱的清政府,訂立《馬關條約》,攫取2.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償,霸占中國的台灣和澎湖列島,並將朝鮮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列強的行列,日本的侵略野心也因此而急劇膨脹。
軍國主義分子趁機鼓吹要將‘蟄居的日本變為世界的日本、擴張的日本’,又一次掀起戰爭的喧囂。此後,日本軍國主義便成為中國人民最凶惡的敵人,對華侵略頻繁不斷。
1904至1905年,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同沙俄進行了一場狗咬狗的戰爭,結果從沙俄手中奪取了在中國遼東半島和東北南部的特權。之後,又將東北北部和內蒙東部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由此,日本便把東蒙與南滿聯結起來,統稱滿蒙,視若禁臠。
翌年1月,日本又利用袁世凱急於稱帝的心裏,向中國提出了極其刻毒的21條,企圖將中國完全變為日本的附庸國。這意味著日本的侵華戰爭政策已由參與列強侵華進入到謀求獨霸中國的新階段。
但由於中國人民反日愛國情緒日趨高漲,英美等國也聯手反對日本獨霸遠東,日本軍閥深感憑借21條獨霸中國難以實現,便改變侵略手法,著重向中國東北地區擴張。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義一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會議的主題便是討論製定獨吞滿蒙的政策和計劃。會後,田中義一整理了一份題為《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的秘密文件,於同年7月25日上奏天皇。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奏折赤裸裸地宣稱:‘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尚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其他如中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而降於我,使世界知東亞知我國之東亞’。從而道出了先奪滿蒙,後取全中國,進而征服亞洲、稱霸世界的瘋狂野心和侵略步驟,這無疑是日本大陸政策最典型露骨的表述。它表明,日本已將武力侵略中國,尤其是武力吞並中國東北提上了日程。
《田中奏折》的設想很快付諸實施。1928年6月,日本關東軍製造皇姑屯時間,炸死奉軍統帥張作霖,企圖趁亂占領東三省,但因張學良妥善處理了這一事件,使日軍無機可乘。1931年9月18日,日軍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正式拉開了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帷幕,爾後迅速占領東三省,建立偽滿洲國。1933年,又開始染指關內,吞並熱河。1935年,製造華北事變,策動華北特殊化,企圖將華北五省從中國分離出去。中華民族被迫到了滅亡的邊緣。
日本的大陸政策從根本上決定了日本軍國主義必然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法西斯勢力的崛起,又使傳統的軍國主義實現了法西斯化,進一步加速了日本的戰爭步伐。日本法西斯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早在1916年,日本民間法西斯鼻祖北一輝和另一名法西斯思想家大川周明就提出,要用‘天皇歸一’來統一國民思想,用‘國家改造’來建立天皇製獨裁政權,使日本盡快強大起來,以取代歐美列強,成為亞洲霸主,進而執世界之牛耳。
一戰結束後,日本麵臨著種種矛盾。在國際上,美英等國為阻止日本獨霸遠東,利用華盛頓條約限製日本軍事力量的發展,並強迫日軍退出山東。俄國無產階級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在中國,五四運動的爆發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的革命運動步入一個朝氣蓬勃的新時期。這一切都成為日本獨霸遠東的巨大障礙。在日本國內,以1918年的‘米騷動’為開端,日本進入了危機四伏的時期。1920至1921年,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工農業生產嚴重下降;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財產損失達55億元日元之巨;1927年又遭金融危機的打擊,財政秩序陷入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