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思維方式特點是:過程本身重於結果。所以,日軍參謀分為3等,1等是作戰參謀、2等是情報參謀、3等是兵站參謀。所以,隻要密切關注日軍的人事變動,看什麼人在那一支部隊任作戰參謀,或是那一個作戰參謀晉升為指揮官,就能分析出日軍動向的端倪。同時,由於日軍分為5個等級,我們便可以從序列番號中大致分辨出它的戰鬥力高低與強弱。隻要注意日軍的調動,看它將什麼番號的部隊調往哪些地區和戰場,如此,也可以大致看出東京統帥部的戰略重點在哪兒了。”
“能舉例說明嗎?”朱可夫問。
“好的。比如說石原莞爾,陸大畢業。校方評價:‘石原君的頭腦是自陸大創辦以來最優秀的’。1935年8月任日本參謀本部作戰課長,攻占中國東北三省的作戰計劃全部由他製定。此人極具謀略遠見,軍界稱之為日本陸軍第一戰略家。還評論說‘如果條件具備,他可能成為日本的希特勒。’1937年3月晉升為少將,現任日本參謀本部作戰部長。
阪垣征二郎,陸大畢業。日軍少壯派首領之一,參加過日俄戰爭。1929年任關東軍參謀,9.18事變後任偽滿政府顧問、軍政部最高顧問、關東軍參謀長。日本軍界有個說法:‘石原的腦力、阪垣的武力’。
土肥原賢二,1912年11月日本陸軍大學24期畢業。1931年9月任沈陽市長、10月在華北建立特務機關。1932年升為少將,3月在天津正式成立特務機關,並任機關長。9.18事變後,20日為奉天市長。1935年6月,又去華北策劃自治。簽定《土肥原——秦德純》協定,奪取察哈爾大部主權,又組建殷汝耕‘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逼迫宋哲元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1937年5月晉升中將。現任第14師團長。
試想,日軍由這樣一些參謀出身的戰爭狂人、瘋人掌控,不發動戰爭,豈不是咄咄怪事!”
“這麼說,蘇日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了!”
伏羅希洛夫憂心忡忡地歎道。
“我個人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日本不會對蘇聯發動全麵的侵略戰爭,因為它還沒有實力,沒有準備好。但是我必須提醒各位,半年前,也就是1936年11月,德意日三國就已經結成了初步的政治同盟。隨著侵略戰爭的擴大和升級,德日雙方都感到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經濟、政治和軍事的全麵合作。所以日本挑起局部的戰鬥甚至戰爭,是完全有可能的,紅軍必須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
“你認為紅軍的當務之急是什麼?”朱可夫追問。
“一是戰鬥力的提高。戰鬥力包括兩個因素:一是物質的,也就是武器裝備、後勤供應等;一是精神的,也就是戰鬥精神與意誌。戰爭巨人拿破侖說得好:‘世界上隻有兩種力量——利劍和精神。’
日軍曆來強調精神因素和主動進攻、近戰、以步兵為主等傳統觀點和戰法。日軍武器裝備和技術裝備在亞洲雖然無國能比,但與西歐各國相比,卻相差太遠。由於國力有限,這一現狀在短期內又無法改變。因此,日本軍界高層認為:當務之急是一方麵要努力設法改變裝備落後的狀況;另一方麵是以現有的裝備與強敵戰鬥,更必須充分發揮精神的作用。重視精神作用,也是日本民族的特點和日軍一貫的作戰指導思想。從1894年的日清戰爭直到現在,日軍一直強調精神因素,取得了不少成功的戰例。
所以,日本軍界高層認為:‘勝敗之舉,不在兵力多寡,精練而富有攻擊精神的軍隊,可以寡敵眾。’日軍雖然在武器裝備和技術裝備上處於劣勢,但深信並堅定地尊循‘攻擊精神旺盛的軍隊,可以超過物質的威力而取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