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崛起大別山-一、黃麻起義與紅31師(2 / 3)

潘忠汝,1906年生於湖北黃陂縣,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中共黨員。1927年7月,黨派遣遣他到黃安任縣警備隊軍事教練,後任黃安農民自衛軍大隊長。黃麻起義後,他率第一路軍駐守黃安縣城,多次率部隊和宣傳隊到鄉村開辟工作,宣傳群眾,懲辦豪紳,打擊反動民團和紅槍會。11月27日,正當鄂東軍主力去黃安南鄉開辟工作之際,黃安反動勢力勾結駐河口國民黨軍第30軍獨立旅400餘人,趁虛進攻黃安城。時城內僅有鄂東軍一個排和黃安義勇隊60餘人,槍18支,但敵攻至29日晨也未得逞。時七裏坪、紫雲群眾1萬餘人手持來複槍、大刀、土炮趕來支援,斃敵數十人,國民黨軍倉皇逃去。12月5日夜,國民黨第12軍教導師,由麻城經宋埠奔襲黃安城。潘忠汝率部死守黃安城。戰士們以大刀、長矛、魚叉與國民黨軍搏鬥,傷亡慘重。潘忠汝多處負傷,仍以手槍斃傷國民黨軍多人。鄂東軍終因槍少人寡,城被國民黨軍攻破。身負重傷的潘忠汝被戰士們抬著衝出重圍,但因失血過多而犧牲。中共黃安縣委書記王誌仁亦在南門樓上指揮作戰時中彈犧牲。

國民黨軍攻占黃安城後,12月8日又進攻麻城和七裏坪、紫雲、乘馬、順河等鎮,對群眾進行報複和鎮壓。中共麻城縣委書記蔡濟璜、鄂東軍第二路黨代表劉文蔚等先後遇難。

從黃安突圍出來的鄂東軍餘部在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等率領下,於12月下旬到達黃安北之木城寨,開會決定將現有武裝和幹部除留一部分在當地堅持鬥爭外,餘皆向木蘭山轉移,開展遊擊鬥爭。會後,吳光浩、戴克敏等率部衝破國民黨軍層層封鎖,於12月27日轉戰到黃陂縣木蘭山區,僅餘72人,42支長槍,9支駁殼槍,2支手槍。

鄂東軍突圍到木蘭山區3天以後,中共中央駐漢口代表團將鄂東軍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7軍,軍長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汪奠川。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汪奠川等人組成黨的委員會,作為領導核心。部隊整編為3個隊,每隊20餘人。第一隊隊長戴學詩(後汪奠川),黨代表吳先壽;第二隊隊長廖榮坤,黨代表王樹聲;第三隊隊長汪奠川{兼},黨代表江竹溪。隨後,第7軍在以木蘭山為中心的地區內開展遊擊戰爭,派出部隊到處張貼、宣傳《黃安農民政府政綱》,向土豪派款,並開倉分糧濟貧,同時提出“抗租、抗糧、抗稅、抗捐、抗債”的口號。

1928年1月17日,第7軍襲擊木蘭山東側長嶺崗國民黨軍據點,並剪斷好幾公裏電話線。23日是大年初一。這天拂曉,第7軍采取強攻並結合火攻的戰法,攻克木蘭山東南的地主堡壘羅家崗,繳槍十餘支。同時,向農民開倉分糧,前來領糧的附近農民一連3天絡繹不絕,擴大了第7軍的政治影響,就此將打仗、籌款、宣傳和組織群眾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此時,第7軍領導人得知黃崗黨組織領導過起義,並建立了武裝。於是,打算在必要時轉移到黃崗遊擊,並與之會合。26日,國民黨第12軍一個團進攻木蘭山區。第7軍以若幹戰鬥小組邊打邊撤,將敵引至木蘭山,然後又乘著夜幕突出包圍。為擺脫優勢敵人追擊,曹學楷、徐朋人等留在木蘭山區堅持鬥爭,吳光浩、戴克敏則率部隊向黃崗轉移。27日,第7軍到達黃崗,隨即便在黃崗、麻城、新洲、羅田四縣交界的大崎山與中共黃崗縣委和工農革命軍第六軍會合。第六軍是1927年12月底在回龍山起義中成立的,共40餘人,軍長王定洲,黨代表羅四維。不久,國民黨軍大部隊聞訊來攻,工農革命軍第六、第7軍被迫分開作戰。4月,第六軍在國民黨軍的瘋狂圍攻中失敗。

第7軍主力轉戰黃崗後,曹學楷在木蘭山區的塔耳崗開了個雜貨鋪作掩護,與徐朋人等在木蘭山和洪界山一帶發動群眾和積聚革命力量。3月初,吳光浩、戴克敏率第7軍轉戰回到木蘭山時,曹、徐等已彙集60餘人,號稱第八軍,但僅有徐朋人所持手槍一支,及槍筒被鋸掉一段的一支漢陽造步槍。隨後,兩軍在洪界山廟會師,共約140人。旋即又移駐塔耳岡西之陳家祠堂,第八軍番號取消。四天後,國民黨軍又來進攻,第7軍轉至陳家寨。軍長吳光浩,1905年生於湖北黃陂,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營長,中共黨員。是夜,他根據軍黨委決定,集合部隊講話說,黃麻起義地區仍被敵人重兵盤踞著,木蘭山又靠近武漢,部隊集中活動很困難。為保存革命力量,部隊要分散活動,部分同誌要暫時離開部隊。當晚,離隊人員拿著路費或回家,或到外地以做小買賣為掩護繼續革命活動。留下的人員分為兩路,一路由吳光浩、廖榮坤、王樹聲等8人帶著48支長槍和部分子彈到木蘭山與洪界山之間的王家河去掩埋。另一路直奔李家寨。隨後,吳光浩等掩埋好武器即趕到李家寨與部隊會合,時全軍隻有30餘人。當天,第7軍召開了黨員會議,決定將部隊編為4個隊,分散遊擊,隱蔽活動,以待時機打回黃麻地區。會後,戴克敏、徐其虛率一隊北出黃安;廖榮坤率一隊東進麻城;其餘兩隊分別由吳光浩、汪奠川率領,在黃陂、孝感活動。這四支短槍隊以木蘭山為中心,采取時聚時散,晝伏夜出,聲東擊西,遠襲近止,繞南進北的戰術,在方圓100多裏的地區遊擊作戰,先後在楓樹店打死麻城福田河反動民團團總彭汝霖,在漢後至黃安的公路上打死了被群眾罵為“曹屠夫”的黃安縣公安局長。但是,第7軍參謀長汪奠川率隊在汪家西灣籌款時,不幸被敵包圍,激戰一天,汪奠川等9人壯烈犧牲。3月下旬,第7軍決定利用桂係軍閥胡宗鐸所率第18軍與國民黨第12軍混戰,黃麻地區暫時出現空隙之機,打回黃麻老區。4月5日,戴克敏、徐其虛率一個分隊11人,先行進至黃安清水塘戴克敏的未婚妻家,得知民團團長鄭國圖率30餘人駐黃安紫雲區戴家村,戴克敏的家也在此地,於是決定突襲該敵。恰在這時,戴克敏之堂兄亦持一支駁殼槍趕來參軍。他們憑借路熟,迅即趕到並包圍戴家村,一舉殲滅民團,擊斃團總,繳槍20餘支。隨後,檀樹崗之敵聞風而逃。數日後,戴克敏派程啟光回木蘭山將全軍3個分隊接回黃麻老區。5月,第7軍和地方黨負責人吳光浩、曹學楷、戴克敏、徐朋人等在檀樹崗以西的清水塘開會,認識到革命武裝必須進一步發動群眾,建立一個較穩固的根據地。而光山縣南部的柴山保一帶,是國民黨統治比較薄弱的地區,地處河南、湖北兩省三縣的邊界,縱橫約30餘裏,沒有國民黨正規軍防守。這裏與黃安的七裏、紫雲,麻城的乘馬、順河等區毗連,到處是崇山峻嶺,地勢十分險要。當地群眾又受黃麻起義影響,積極要求革命。曹學楷與柴家垸有關係,他的嶽父在那裏有一定勢力。於是決定以鄂、豫兩省邊界的河南光山南部的柴山保為中心,在大別山西麓以黃安、麻城、光山邊界的摩雲山、羚羊山、木城寨、光裕山之間與老區聯係,恢複和建立黨的組織,開展群眾工作,創造一個較穩固的立足點。會後,第7軍轉移到柴山保地區,會同地方黨組織,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鬥爭,建立了具有政權性質的農民委員會。當第7軍部隊到達柴山保的第三天,國民黨第18軍一個營由紫雲區來攻。第7軍一舉將其擊退,繳獲手槍3支,打勝了開辟根據地後的第一仗。在這種形勢影響下,國民黨第18軍駐黃安紫雲區來家河的第11連有個學生出身的排長,受第7軍的宣傳影響,有進步要求。他利用司務長與連長的矛盾,與司務長秘密打死連長,然後帶著這個連73人於7月14日嘩變投誠,半數以上士兵參加了工農革命軍。這個排長後來當了第7軍的連長。他是高個子,有軍事素養,喊口令之前總有句口頭禪“留神!”後來大家都叫他“留神連長”,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