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段(1 / 2)

王爺都這樣了,家裏著實需要人照應,除了縉王世子之外,其餘的兒子女兒們都小,必須要世子回去主持大局。結果呢,說是給皇上駁回去了,還是不許世子回魯南。為這事,傳聞太皇太後和皇上大吵了一架,現在還不知道此事如何了局呢。”

林默一聽淳於钜還是不肯放淳於釗離開京城,頓時心往下沉去。

114第 114 章

接下來的日子,林默幾乎夜不成寐,一閉上眼睛就是各自可怕的場景,往往是半夜夢魘醒來,汗透中衣。幸的淩紫知道緣由,越發加倍小心地服侍,私下熬製各類寧神靜氣的湯水給林默吃,堪堪好了些。

擔心到了極致,林默也曾想過是不是馬上趕回京城去看看情況,可是,連權勢滔天的縉王都隻能避其鋒芒,不惜采用裝瘋這樣踐踏個人形象的舉措,結果都不能換得淳於釗的安全回歸,自己一個草民去了又有什麼作用?反而是叫淳於釗牽心,成為他的拖累。

林默隻好每日都去王瑜的知州府衙,望眼欲穿地等待邸報,或者是豎起耳朵來聽過往官員的話題,希冀從中找出淳於釗安然無恙的蛛絲馬跡。

可惜,揚州畢竟離京城太遠,那邊的機密消息一時都傳不過來,叫林默每日揪心般地等待著,幾日功夫就消瘦了好些。

這日,林默和弟弟妹妹們用完早飯,照例又要往王瑜的知州府衙去的時候,林猷卻說:“哥哥且在家裏歇息一日吧,看你臉色這般不好。怎麼你回家來調養的,倒是比衙門辦差的那些人還要上心,每日按點去府衙報到?”

林默本來是沒心思開玩笑的,但是這次回來弟弟妹妹都著實高興,每日沒事就在林默跟前晃悠著,叫林默十分不忍心,想著自己一去京城一年,回來了卻又計劃著馬上離開,說不準還要給他們帶來麻煩,便也裝出歡樂的模樣來,強打起精神來給他們逗趣兒。

林默呼嚕著林猷的頭發,生生把林猷束好的頭發弄成雞窩造型,才危險地眯起眼睛,說:“你個小不點,管好自己就得了,還管到我頭上來了?你讀著聖賢之書,難道不知道範仲淹的一句名言,‘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林猷護住腦袋,不許哥哥再禍害自己的頭發,躲了開來,道:“好吧,我哥哥是憂國憂民的一代名臣,您高大的形象下,越發顯出我衣袍下的‘小’來。我對您的景仰啊,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

黛玉走過去,抿著嘴兒笑,看著兄弟們嬉笑玩鬧,此時才開口說:“猷兒,昨日你的丫鬟慧美又打發人給你送書去了,你自己說說吧,怎麼一個讀書人,老是會忘了帶書去呢?”

林猷吐吐舌頭,笑道:“我不過是一個月裏麵偶然有個四五次忘記帶書,就要被你念叨!”

林默趁機教訓他說:“你這口氣,好像是個很小的事情一樣。其實不然。讀書人忘記帶書,就好像刺客忘記帶刀,官大人忘記帶官印一般,無事時當然無事,有事的時候你就哭吧。”

林猷架不住哥哥姐姐一起擠兌自己,便捂住書包,說了一聲:“我走了,不然比先生還晚,要挨尺子打手心的。”便一溜煙兒跑了。

林默和黛玉相視苦笑。

林默隨後便出去了。

至夕陽西下,府衙散值,林默依舊是一無所獲,拖著沉重的腳步,和沉甸甸的心情慢慢地回家。

快到林府的大門口的時候,林默尚是神思恍惚地想著心事,忽然有一雙有力的大手扯了他一把。林默吃了一驚,正要張口呼喊身後的掃雪等長隨,卻見麵前的高大男人頭上低低地壓著一頂帶沿的帽子,幾乎遮住了大半哥麵部,低聲說:“小公子,我可算等到你了。”

是張爽!

林默頓時大喜若狂。

林默忙帶著張爽從側邊角門快速入了府內,在一間極其僻靜的耳房內落座。尚不及上茶,林默便急問淳於釗的情況。

張爽黑黑的臉上浮出一點安慰的笑,說:“世子爺已經安全離開京城了,小公子別擔心。”

林默聽到淳於釗平安了,才呼出一口長氣,感覺自己一顆蕩蕩悠悠的心終於又落回了心窩裏。

等丫鬟們上了茶,林默便又急切地問起淳於釗是怎麼脫險的,現在人在何方之類的問題。

張爽麵色凝重地說:“世子爺一出京城,便命我來揚州,我這一路快馬加鞭,風餐露宿,也花了七八日,隻能知道和世子爺分開之前的情況,之後的情況也是一概不知。不過世子爺身邊有陸遙等七八個精銳護衛,又有太皇太後給的令牌,魯南離京城也不甚遠,想來會平安抵達吧,公子勿念。”

林默急忙問:“世子離京是太皇太後幫助的?”

張爽壓低了聲音,道:“可不是嘛?那昏君這一回倒是警惕得很,絕不肯讓世子爺離開,還派兵包圍了世子爺住的地方,架起了大炮,說是一有異常,就要將那裏轟成瓦礫。世子爺本來是可以從地道出城的,可是那個地道,乃至那地道還通往你們林宅的秘密就要曝光,世子爺一來怕對公子你不利,二來也不敢擅動,想繼續等待王爺那邊的指令,便一直困守於那宅院。所幸最後還是太皇太後垂憐,偷取皇帝的令牌,並派了人護送出城門,幫了世子爺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