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戰略防禦-第十六節 白馬山(1 / 3)

第九章 戰略防禦-第十六節 白馬山

第十六節 白馬山

在進攻開始的前幾天,出現了一個意外的情況 ——340團第7連文化教員穀中蛟叛變投敵了……

38軍雖奪取了白馬山大部分高地,但主峰394﹒8高地就像暴風雨中的小船,搖搖擺擺始終站不穩腳跟……

在10月5日第一階段反擊作戰結束後的次日,中國軍隊又發起了第二階段戰術性反擊作戰。10月6日黃昏,中國軍隊在七百六十門火炮、迫擊炮的支援下,在一百八十餘公裏的寬大正麵上同時向“聯合國軍”的二十三處陣地發起了進攻。除兩處目標幾經爭奪未能攻克外,先後攻占了其餘二十一處目標。

楊得誌將軍在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的:

“……殺聲動地,排山倒海,雷霆萬鈞。這樣波瀾壯闊,勢不可擋,激動人心,振奮人心的場麵,我們在國內作戰幾十年是很少見到的。戰士們說‘整個朝鮮半島好像都在腳下顫動’”。

各路進攻部隊都打得不錯,然而38軍這一次卻失手了。

38軍進攻的目標是白馬山。

白馬山是一處軍事戰略要地,它位於鐵原西北10公裏的藥山洞地區,長約三公裏,白馬山東邊是一望無際的鐵原平原,南麵是經高台山和寶蓋嶺通往漢城的“聯合國軍”主要補給線,可直達“聯合國軍”的重要兵站基地鐵原。因該山山勢形同臥馬,故得名“白馬山”。從1951年秋至今,“聯合國軍”在白馬山上埋設地雷,設置鐵絲網,還花費了很大功夫,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坑道和鋼筋混凝土地堡群。

之前,第42軍曾對白馬山守敵南韓第9師進行過多次攻擊,雖然多次衝上了山頭,但都未能鞏固陣地,其中有一次攻上去後幾個小時內就挨了一萬三千發炮彈,傷亡423人,僅殲敵30多人,是一次失利的戰鬥。所以南韓第9師特別得意,自詡白馬山是“鋼鐵陣地”。

此時,戰功赫赫的38軍原軍長梁興初已調任西海岸指揮所副司令員,給韓先楚當副手去了。原副軍長江擁輝接任了第38軍軍長。38軍通過戰前偵察得知:白馬山守敵為韓9師30團第1營、第3營和法國營一個加強連,師長為金鍾五少將。

與42軍換防之後,38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114師進行了四十多天的戰前練兵,演練蘇式新裝備及通訊聯絡,組織步炮協同與戰術動作,並以一個多月時間儲備了大量物資,加強了突擊炮火和防空力量,參戰的各種口徑火炮達一百八十二門,另有五十九門高炮和一百二十二挺高射機槍擔任防空作戰,甚至還有了十七輛坦克!

突擊部隊第339團和340團的官兵們也憋足了勁兒—— 一定要打出個樣子來,給祖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一個見麵禮!

然而,就在進攻開始前幾天的10月2日,出現了一個意外的情況 ——340團第7連文化教員穀中蛟叛變投敵了。江擁輝有些猶豫了:穀中蛟是突擊部隊的幹部,進攻的情況這個家夥還是知道一些的,打,還是不打呢?正在思量時,誌司的作戰命令也來了,命令明確規定:第二階段反擊作戰統一於6日開始。

於是江擁輝請示誌司,誌司首長讓38軍首長自己考慮決定。請示兵團(此時38軍隸屬三兵團),虎將王近山想都沒想說:“你拿那麼大一把牛刀殺隻雞幹嗎還哆嗦?”

江擁輝也是打慣了硬仗惡仗的,受此一激,於是一橫心定下了決心,打!那個叛徒是個文化教員,掌握的情況有限。再說這次打的又是李偽軍,一幫前偽滿警察痞子還能成什麼氣候!咱有那麼多炮火、坦克,拿下白馬山應該不成問題……

多年以後,官拜韓國陸軍上將的金鍾五回憶說:

“在戰鬥打響前的兩三天,有一名中共軍官到我第30團投誠,據他的口供,中共軍第38軍已與第42軍換防,即將發起大的進攻,尤其是要打開蓬萊湖水庫,用大水淹沒鐵原一帶。因此,我立即召開指揮官會議,研究投誠人員口供內容和此間情況,肯定了敵人即將發動進攻的事實,遂命令各部隊要下發充足的補給品和飲水,以保證能夠堅持一周以上時間,加強占領‘白馬’高地左翼的第30團防線,命令預備隊第28團完成出動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