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戰爭史﹒“白馬”高地戰鬥》透露:當時韓9師正在舉行全師運動會,毫無作戰準備,穀中蛟叛逃告密後,師長金鍾五和他的參謀長樸正熙(後來著名的韓國獨裁總統,死於暗殺)當即命令停止運動會,轉入戰鬥準備狀態。金鍾五還急調韓9師30團第3營支援白馬山,加固陣地,在10月4日徹夜完成掩體一百五十個,設置障礙等應急設施,並將交通溝挖至一人多深,將營、連、排之間的電話線全部埋入地下,陣前鐵絲網由三層加至七層,同時設置了大量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彈雷。同時,美第8集團軍預備隊美3師亦調至鐵原以南集結,準備隨時投入戰鬥,增援韓9師。師屬炮兵及支援炮兵群亦完成了對114師進攻部隊集結地火力突襲的計劃和準備。美遠東空軍第五航空隊也從10月3日起,出動了大批戰鬥轟炸機向中國軍隊後方炮兵陣地實施集中轟炸。後來韓軍第51團亦配屬第9師,投入了戰鬥。
這樣,我114師精心準備的作戰效能全被抵消。
1952年10月5日夜,突擊部隊六個連又四個排進入敵前潛伏地域。
由於穀中蛟並不掌握準確的進攻日期,隻向金鍾五提供了一個4日左右的大概時間,所以韓9師前沿部隊從4日起就一直比較緊張,6日整整一天,韓軍不斷地以值班機槍和冷炮向潛伏區盲目射擊。
潛伏區內開始出現傷亡。突擊分隊指揮員,340團2營營長柳萬發被敵人打來的炮彈震死。班長王汝民被敵人機槍擊中後,為了不暴露目標,仍然一動不動地伏在地上,直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6日17時30分,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配屬38軍的炮群開始轟擊白馬山敵陣地,白馬山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特別是蘇製“喀秋莎”火箭炮,帶著低低的“啾啾”聲掠空飛行,所到之處騰起一片片的白色火焰,場麵甚是壯觀。突擊部隊一躍而起,向敵陣地發起了進攻。
但部隊進展卻非常困難。由於南韓軍預有準備的炮火層層攔阻射擊,將38軍衝擊路線上炸成了一堵堵火牆,給突擊部隊造成了嚴重傷亡,照明地雷也接連炸響,把進攻的道路照耀得如同白晝。據《韓國戰爭史﹒“白馬”高地戰鬥》稱:
由於預有準備,雖然中國軍隊的火力突襲“使我陣地前五至六道鐵絲網和地雷場無影無蹤,明顯地形成了一大突破口,但因我師陣地工事完備,通信線路埋入地下,在敵炮擊時隻有二至三人受傷,有線通信未受影響”。
當突擊隊340團1連占領了距離主峰尚有三百多米的次峰時,全連已經傷亡慘重,隻剩下了十多個人,連長也身負重傷,嗓子都震啞了。指導員高潤田接替指揮,率領剩下的人繼續進攻,攻至主峰南側時,敵人的八挺重機槍織出了一道嚴密的火網,將1連死死地壓在主峰下麵,雙方誰也無力趕走對方,形成了僵持局麵,都在等自己的增援部隊上來。
守到次日上午9時,通訊員於懷殿跑進掩蔽部報告:“指導員,後麵隊伍上來啦!”
怎麼會這麼快?高潤田剛和團長通過話,半分鍾都不到。出掩蔽部一看,有大約一個排的戴著鋼盔的人正在往山上爬。高潤田高聲喝問他們是不是4連的,對方不答,隻顧一個勁兒的往上爬。高潤田仔細一看,是敵人!
雙方頓時打作一團。戰鬥很快就結束了,三十多個韓軍士兵有十二個被俘虜,其他的被擊斃。
就靠著繳獲這批韓軍的槍支彈藥,高潤田他們一天之內打退了南韓軍從連到營的集團衝擊十五次,一直堅持到次日淩晨342團1連上來接替他們。
攻擊部隊雖然打得很頑強,但總的態勢依然不利。
7日,342團2營投入戰鬥,仍然沒有拿下主峰,與韓軍30團增援部隊又形成僵持局麵。黃昏後,342團另外兩個營也投入了戰鬥,血戰至半夜才拿下了主峰。
南韓軍第30團傷亡過半,被迫撤出休整。金鍾五及時地將韓9師主力團第28團投入了戰鬥。28團是個加強團,有4000多人,他們與我軍342團在主峰上反複爭奪,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342團1連在主峰上堅守兩天兩夜後,全連傷亡殆盡,剩下的十七名重傷員與敵人肉搏,也相繼犧牲,8日,主峰再次易手。江擁輝也急了眼,拿出了38軍頭號主力團112師334團,交待他們“依托主峰反擊敵人,並炸毀394﹒8高地通往驛穀川之鐵橋,斷絕敵人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