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將潘金蓮弄得軟得沒有一絲力氣,才猛地發了出來。
餘韻過後,潘金蓮隻有女喬喘的份,連動彈都動彈不得。
見潘金蓮嬌軟無力,隻能依附著自己,孫紹祖不知如何高興,忍不住摟了她,又親了親她的眉眼,低聲說:“真是個寶貝兒,弄得爺都要*煞你了。”
潘金蓮鼻子裏頭哼了一聲,表示自己不*聽這樣的話。
孫紹祖也不以為意,隻是摟著她繼續稀罕,說了不知多少情話兒,表白了多少心跡,才換得了潘金蓮的微微一笑。
不幾日,史*雲說定了與衛若蘭,兩家下定,潘金蓮少不得也去了,捧個場麵。
過了不多久,遠在江西糧道上的賈政打發了人給賈母、王夫人報信,說是海疆統製周瓊為兒子求娶賈探春。
王夫人自己兒女雙全,一貫痛恨趙姨娘得到賈政的寵*,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慈善好名聲,才沒對賈探春下狠手。饒是如此,到底也是看著賈探春不順眼。
王夫人起先看了書信,十分惱怒,這周家也是金陵人氏,雖然門第上頭比不得賈家,可周瓊如今已是海疆統製,嫁到周家去當正妻,對於一個庶女來說,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親事了。王夫人如何願意讓賈探春得到這樣一門好親事?轉念一想,就連不若賈探春的潘金蓮嫁到孫家去,都很得孫紹祖*重,如今連兒子都有了。自己若是不同意這門親事,少不得要給賈探春再京城尋一門親事了。
賈探春人才出眾,她要是嫁在京城,在夫家站穩腳跟,雖然她對賈環並不多麼親近,可到底是一母所生,將來若是給賈環撐腰,還不是給自己添堵。
那周家再是如何好,海疆也是遠在萬裏之外,數年之內賈探春肯定是不能回京了,說不定,這一輩子都要呆在海疆。這樣想著,對自己而言,也算是有好處,便立即便告訴了賈母。
賈母除了對賈寶玉上心,其他的孫子孫女都是可有可無的,聽了消息,也不怎麼在意,隻是讓王夫人做主。
王夫人便說了許多與周家結親的好處:“周家和我們是同鄉,周統製與老爺也是相熟的,兩家門第相當。聽說那周家的哥兒也是個好的,十分上進有為,生得也好。你雖然不是我生得,到底也養了你一場,見你有這麼一個號歸宿,我也算是對得起你了。”一副三好嫡母的嘴臉。
賈探春聽了,倒也覺得稱意,拜謝了王夫人。
賈探春要遠嫁,潘金蓮作為從姐,又有自小一起長大的情分,自然是要回去送她的。
潘金蓮往秋爽齋而去,就見賈探春處的丫鬟婆子們都在收拾行裝。
潘金蓮陪著賈探春說了一會話,又給賈探春添了幾樣東西。
沒多久,賈家便打發了賈探春往江西去。
那賈政不過是個依靠祖宗吃飯的人,對庶務是一竅不通,不過是由著下頭的人蒙騙罷了。跟去的下人都是奔著銀錢去的,紛紛打著賈政的旗號作惡,使勁往自己腰包裏頭摟銀子。初時倒是還收斂些,等到賈探春嫁與周家,那周家又和節度使有親,那幫子奴才自以為後台夠硬,越發膽大,肆意胡為。
這等行為,自然是觸及了其他官吏的利益,便有人到節度使門上去告狀。那節度使也討厭賈政一味隻會空談,正經差事辦得十分不堪,對自己無益。便以此為借口,上了奏本。皇帝對開國功勳的後代本來就沒多少好感,見到奏本,便將賈政的江西糧道一職給革去,勒令他回京。
賈政隻得匆忙返京,向皇帝說明情由。
皇帝想將榮國府與寧國府一網打盡,便也不苛責賈政,仍舊讓他擔任工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