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七章:老兵不朽(二)上
“你是說柏林方麵一直以來都在巴爾幹半島大規模的征募和訓練雇傭兵?”在北京西山指揮中心的一間會議室內,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長曹陽中將正淡然的聽取著總參二部兩個主要負責對特定地域的目標進行深層次的情報分析的處室—集中收集獨聯體和東歐各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情報的總參二部四處和被稱為西方國家分析處的總參二部五處的相關負責人關於德國政府在前南斯拉夫地區秘密行動的報告。
“是這樣的,總長!這是相關的報告,請您過目。”看著麵無表情的總參謀長,總參四處的負責人多少有些惶恐。事實在早在南斯拉夫內戰爆發前期,總參二部在南斯拉夫的工作人員便從塞爾維亞方麵獲知了有關德國方麵秘密援助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獨立運動的相關情報。但是在當時,巴爾幹的戰火距離中國實在太過遙遠。因此總參二處的負責人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倒是一個叫林太平的副處長根據這一情報,提出了“不出二十年,德國將重新發動一場對外戰爭”的結論。這個在當時看起來隻能用異想天開來形容的預言,此刻雖然還沒有得以引證。但是德國政府在巴爾幹地區組建秘密軍隊的行動卻正是從那時開始的。
前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內戰,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如果沒有德國的支持,或許很難走向獨立。雖然由於曾經長期處於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的統治下,斯洛文尼亞的工業與經濟較為發達。但是畢竟作為南斯拉夫國家聯盟的一分子,其自身所擁有的軍事力量無法與曾經傲視巴爾幹、敢於向蘇聯和華約叫板的南斯拉夫人民軍相抗衡。
雖然在由鐵托設計的南武裝力量架構中,除了屬於聯邦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外,還有歸各共和國指揮的地方防禦部隊。但是1991年時歸斯洛文尼亞指揮的地方防禦部隊隻有不過2萬人,即便可以衝鋒動員近6萬人的預備役部隊。在擁有18萬人與大量重型武器的人民軍看來,僅僅裝備輕武器的斯洛文尼亞地方防禦部隊不堪一擊。
因此當南斯拉夫人民軍的裝甲洪流以維護國家統一的名義隆隆的開進斯洛文尼亞之時,斯洛文尼亞政府除了頒布總動員令和在所有交通要道與城鎮人為設置路障之外,便惟有切斷了南斯拉夫人民軍在斯洛文尼亞境內各軍營的水電與食品供應,解雇南軍家屬在當地的就業人員這樣的手段了。雖然大批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族士兵逃離部隊削弱了南斯拉夫人民軍戰鬥力,但是柏林方麵對雙方的強弱對比還是洞若觀火的。
鑒於一旦南斯拉夫人民軍別激怒,斯洛文尼亞的獨立政權必然土崩瓦解。因此在以德國為首的歐共體外長的調解下,斯洛文尼亞宣布接受停火條件,推遲3個月獨立,拆除全部路障,遣散地方衛隊,並釋放所有南斯拉夫人民軍被俘人員;以換取南斯拉夫人民軍從斯洛文尼亞的撤軍。7月17日,雙方在歐共體外長調解下談判後確認了邊境由斯洛文尼亞警察按南聯邦法律管理,關稅收入歸南斯拉夫聯邦中央的決議。在南斯拉夫方麵看來斯洛文尼亞的獨立企圖似乎得到了壓製。但是事實上這一切不過是以德國為首的西歐各國的緩兵之計。因為他們更傾向於在克羅地亞痛擊貝爾格萊德。
南斯拉夫人民軍在斯洛文尼亞展開軍事行動之時,克羅地亞正加速集結屬於自己的力量。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克羅地亞人甚至希望南斯拉夫人民軍深陷於斯洛文尼亞的戰事。在7月4日南聯邦主席團投票決定是否從斯洛文尼亞撤出所有南人民軍部隊時,聯邦主席團主席兼克羅地亞代表梅西奇是唯一投反對票的,其用心顯而易見。
在德國的幫助之下克羅地亞的地方防禦部隊已經有10萬人,五倍於斯洛文尼亞的實力。但是在從斯洛文尼亞的撤軍後,南斯拉夫人民軍也集中力量準備與克羅地亞的衝突。大批從斯洛文尼亞撤出的軍隊與重武器被疏散到了克羅地亞與波黑共和國,加強了這兩個國家的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武裝。
與斯洛文尼亞相同的是,克羅地亞也曾長期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下,有較好的工業基礎,經濟同樣較為發達。但是略有不同的是,因為在曆史上克羅地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投靠了塞爾維亞的敵人,在二次大戰中更對本國的塞族人與猶太人進行了恐怖的大屠殺。因此長期以來都被塞爾維亞人認為是自己在南斯拉夫國最為危險的敵人。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終領導以塞爾維亞人為主的共產主義遊擊隊解放全國,並建立以一個強盛國家的鐵托元帥便是一個克羅地亞人。
鐵托生前南斯拉夫各民族無不表達對他父親般的敬愛,而在這位偉人的身後,對他的非議之聲卻也來自四麵八方。塞爾維亞人說他“弱塞強南”,削弱塞爾維亞民族權益,以維護南斯拉夫國家統一完整;克羅地亞人則抱怨他劫富濟貧,搞平調,犧牲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發達地區的利益,來扶助馬其頓、科索沃等落後地區的發展。是非功過或許夾雜不清,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隨著鐵托偉岸身軀的消失,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這兩個世仇終於可以痛痛快快的大打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