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七章:老兵不朽(二)下(3 / 3)

但是美國人成功了嗎?如果將目光僅僅放在一年之內的話,美國人可以說是大獲全勝。整整78天的空襲,歐洲各國幾乎跟著美國亦步亦趨,北約當時19個成員國之中有13個國家直接參與了軍事行動,而在歐洲數得上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英、法、德、意四國自然不話下,連荷蘭、挪威、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和丹麥也負弩前驅,美國對北約的控製能力幾乎達到了顛峰。

而在北約巨大的壓力之下,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最終不得不作出了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的決議。由此失盡民心,最終在一年之後大選失利,被親西方的新政府送了海牙國際法庭。一直支持南聯盟的俄羅斯和中國在這場角力之中可謂完敗。特別是通過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野蠻行動,美國幾乎是赤裸裸的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強悍。

而最後一個目標更是圓滿達到了華盛頓的預期,由於科索沃戰爭的影響。從1999年1月1日到6月1日,歐元對美元下跌了10.6%,到2000年10月,與其誕生之日相比跌掉了32.7%。而一向與美國並肩行動的英國人也不忘前來火上澆油,在1999年的5月7日,英格蘭銀行在這一天令人震驚地宣布賣掉一半的黃金儲備(415噸)。這是英國自拿破侖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黃金拋售。

英格蘭銀行以280美元的接近曆史最低價位拋售黃金,再去投資回報不到5%的美國國債。這個看似荒唐的舉動背後其實是對歐元最為釜底抽薪的打擊。因為隻有黃金才是歐元崛起的真正戰略盟友。歐盟的中央銀行儲備的黃金達到1.2萬噸,超過美國美聯儲的8 130噸,這是歐元信心的重要保障之一,黃金價格越漲,則越相應地增強歐元的實力。英國人大舉拋售黃金,打壓金價的目的自然無非是削弱歐元,扶植美元。

但是如果站在10年之後的今天,美國利用科索沃戰爭一箭三雕的策略除了替他人作嫁衣之外便是在自掘墳墓。首先科索沃戰爭打響之時,歐洲各國幾乎都是口徑一致的與美國同仇敵愾。但是硝煙一散,便站在全世界的反戰聲浪一邊。德國軍隊的眾多將軍更是頻頻披露出所謂的內幕。宣稱德國軍隊介入科索沃戰爭完全是受到了五角大樓的蒙蔽。而由於戰爭之中,在美國軍隊強大戰鬥力麵前的虛弱表現,歐洲各國更為步調一致的開始了建立歐盟聯合機動部隊的步伐。科索沃戰爭成為了北約輝煌的顛峰,也成為了其走向衰弱的開始。

南聯盟的確被美國人摧毀了,曾經與美國人不共戴天的塞爾維亞終於失去了最後的盟友—黑山,成為了一個虛弱的內陸國家。“科索沃屠夫”—米洛舍維奇也於2006年3月11日在海牙國際法庭的牢房裏死於心肌梗塞。但是美國在巴爾幹獲得了什麼呢?科索沃戰爭雖然發生在歐洲,使歐洲不得安寧,南聯盟滿目瘡痍。難民大量湧入科索沃周邊地區,絕大多數援助難民國家和受援國家都在歐洲。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戰爭是美國人的事,而和平是歐洲人的事。科索沃地區的重建所帶來的巨大商計也為歐洲企業所汲取。而更重要的是假借美國之手,德國人兵不血刃的摧毀了自己在巴爾幹最大的敵人—塞爾維亞,從此其在巴爾幹半島的秘密擴張將再無對手。

而對於歐元的打擊更令美國被狠狠的反將了一軍。由於歐元的貶值大量貨幣財富突然湧入美國。成為了創造那時美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雖然有人將這歸結為美國高科技發展的結果,但在其製造業日漸萎縮的時代這就是句笑話,所謂的高技術,對美國經濟的最大貢獻,體現在通過炒作新概念來讓公司的股票升值,這雖然使得克林頓總統在1995年可以在黑板上驕傲的大大得畫一個零出來—那一年聯邦財政赤字為零,這是數十年來的第一次。

而也正是這些天上掉下來的財富,一股腦的都紮進了美國的證券市場,美元因此更加嚴重背離了其實際價值。最終在一夜之間,通過一場名為“次貸”的危機集中的爆發了。而這一切的正源自於1995年德國馬克的貶值。作為歐洲經濟的心髒大部分歐盟國家的貨幣都與馬克掛鉤,馬克對美元貶值,就意味著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貨幣都對美元貶值。而十年之後,約翰.歌斯特才明白過來,歐洲人從自己血管裏倒出的紅色液體,不是滋補美國經濟的血汗而是柏林方麵調製的另一杯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