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比利時國營電視台突然中斷正常節目,插報一條“突發新聞”。該節目以“直播”的形式,報道了比利時三大區之一弗蘭德斯區宣布獨立的“新聞”。 電視畫麵上,現場記者在比利時皇宮門前一臉嚴肅地解說著比利時分裂的“殘酷現實”。背後是一幫“慶祝獨立”的“弗蘭德斯人”,他們揮舞著“勝利”的“弗蘭德斯獅子旗”。
隨後電視台還煞有其事的報道,弗蘭德斯大區與南部瓦隆大區的“邊境”已被封鎖,大量的有軌電車“因無法穿越邊境”而堆積在邊境兩邊。該電視台還“專訪”了一些由演員扮演的政治家,對此事紛紛作出“核實”。最為離譜的是,該電視節目居然報道稱,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二世與王後已經準備逃亡他國。電視畫麵上還出現了國王與王後“逃亡”前登機的鏡頭。
這條“突發新聞”持續滾動播出了半個多小時,節目製做之精細,臨時演員演技之高超,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條假新聞。如果不是在節目最後,電腦畫麵底下的字幕顯示“本新聞純屬虛構”的字樣,恐怕所有人都會誤以為真。但即便已經作出了說明,這條新聞一經播出,立即引起強烈“地震”。由於是國營電視台,一向以其嚴肅報道獲得良好的聲譽,況且當天也不是什麼愚人節,盡管199年愚人節時,一家比利時電視台也報道過類似的假新聞),因此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節目一播出,該台收視率立即飆升。在觀看節目的電視觀眾中,錯愕者有之、悲哀者有之,驚喜者亦有之。一些觀眾看到這些混亂場景和國王的“出逃”,甚至失聲痛哭。這條新聞不僅僅震動了比利時的尋常百姓,連駐布魯塞爾的各國使團、使館,以及歐盟、北約等國際組織總部也為此震動。一些國家駐比利時大使甚至即時將此新聞通報了國內。
盡管這個不負責任的玩笑可能有向民眾表達國家分裂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有想給比利時人民敲個警鍾的意味,但是作為一個國營電視台公然拿國家的存亡問題開起“國際玩笑”,至少說明比利時是否分裂成兩個國家對於這些新聞工作者來說“對生活影響不大”。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為尋找擺脫危機的辦法,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任命當時比利時下議院議長範龍佩出馬,請他積極斡旋,以解決弗拉芒語區和法語區的政治對峙狀況,盡快重開組閣談判。而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範龍佩如果不負所望。通過他高明的協調能力將陷入政治、經濟雙重危機的比利時重新帶入正軌,因此歐洲媒體甚至高調評價他“給一個瀕臨爆炸的國家帶來了寧靜”。
大多數歐洲人都認為全球化正在給歐洲帶來的衝擊,如何麵對的像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是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外長”凱瑟琳.阿什頓所麵對的首要問題。畢竟這位英國女男爵統帥著5000人的外交團隊,並掌管著歐盟每年70億歐元的海外援助。而範龍佩隻是低調但又能踏踏實實辦事的人而已。
但事實上隻有協調歐洲內部,把各成員國的共同利益聯合起來,讓歐盟27個國家能夠用一個聲音說話,歐洲才能受到全世界的重視。讓一個難以駕馭的聯盟形成共識。這正是身為“歐洲總統”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範龍佩所具備的特長。也正是緣於這一點,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一致認為範龍佩出色的協調能力、廣泛的人脈和來自小國的中立背景最符合該職位的要求。
盡管習慣民主的歐洲人諷刺說選舉歐盟首任總統的模式更像歐洲中世紀選羅馬教皇,因為歐洲中世紀選羅馬教皇之時,負責歐洲各大教區的紅衣主教們會集中在一個屋子裏,當教皇人選被確定後,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煙囪就冒出白煙,與此同時聖伯多祿大教堂鍾鳴,告訴人們已選出新教皇。選舉“歐洲總統”的過程同樣是暗箱作業,唯一不同的是人們看不到冒出白煙。
但是不可否認,和羅馬教皇一樣,歐盟常任理事會主席理論上同樣擁有著整個歐洲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如果運用則要看當事人了。而範龍佩就任伊始的首要任務便是歐盟此刻正在南美洲進行的“反恐“戰爭,範龍佩在就職演說時便表示他將舉全歐洲之力,將“這項偉大的事業進行到底”,同時他也將給予歐盟軍隊更多的新型技術裝備,以保證大陸的安全。
但是這種空談在此刻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千百年來步兵一直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在世界曆史中,不管是農耕民族建立的王朝,還是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軍隊中步兵必定是主力。為軍隊中最早出現的兵種,它的兵種結構是最完善,發展最穩定。它的適應性極強,能獨立作戰,裝備和維持費用最少。它的兵源最廣,步兵兵員的來自社會各階層。在南美洲雨林的山地攻堅主力永遠步兵,帝王們都是精明人,決不會將性價比不高,費用消耗大的兵種作為主力的。